《劳动关系学》1(03325》

《劳动关系学》1(03325》

ID:25862125

大小:80.5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劳动关系学》1(03325》_第1页
《劳动关系学》1(03325》_第2页
《劳动关系学》1(03325》_第3页
《劳动关系学》1(03325》_第4页
《劳动关系学》1(03325》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学》1(033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一、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名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2、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劳动关系的主体(09.1简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4、劳动关系的特点答

2、:(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答: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1)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特点:①人格上的从属性,②经济上的从属性。(2)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

3、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特点:①独立自主性,②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二、劳动关系的实质1、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获得满足的三个内容: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2、冲突: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

4、至背道而驰。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1)冲突的根本根源:①异化的合法化、②客观的利益差异、③雇佣关系的性质。(2)冲突的背景根源:①广泛的社会不平等②劳动力市场状况③工作场所的不公平④工作本身的属性 3、冲突的表现方式答: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明显的冲突有:罢工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 “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5、4、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领会)答:(1 )文化因素。(2 )非文化因素。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三、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劳动关系受到来自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五大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改变。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政策环境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在诸多环境政策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

6、直接。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一、劳动关系理论:右翼(保守)——左翼(激进)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认为市场力量不仅可以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面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和理的待遇。形成双赢的格局,双方自由选择。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2、管理主义学派:关注员工的动机,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是雇员不满的要根源。实行岗位轮换,管理者自身也处于雇员同样的薪酬支付体系中。日本模式为该学派的典

7、范。3、正统多元: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与公平,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德国是典型国家。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关注如何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主张强势工会,认为工会应该比以往更加关心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事务。瑞典模式。5、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润,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是完全对立的。认为其他学派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是一种假象。二、劳动关系价值取向1、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2、多元论:承认冲突,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

8、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1、斗争模式2、多元放任模式3、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劳资制衡4、统合模式:国家统合、社会统合、经营者统合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一、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雇主对工人残酷的剥削,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二、管理时代劳动关系(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劳动联合会成立,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干预政策三、冲突制度化政府宏观调控、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四、成熟劳动关系时期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