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ID:25855095

大小:7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3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_第1页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_第2页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_第3页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_第4页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下)四思想文化史研究以经学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有三部著作,都是很有深度的精专之作: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74],庞天佑《秦汉历史哲学思想研究》[75],孙筱《汉代经学与社会》[76]。特别是孙筱的著作,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学术启迪。书名大致相同的著作,2001年有晋文、张涛所著的两部,已经给我们以惊喜;孙筱新着的气势和一家之言似乎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个人的感觉而言,此书可以称之为孙筱的“一鸣惊人”之作,甚至誉为近年间汉代经学研究的代表作亦无不可。本书分四章:“新秩序与旧制度——

2、两汉经学兴盛的历史背景”、“传统的文化与文化的传统——两汉经学的文化渊源”、“经学的传承与经说”、“通经致用下的汉代社会”,共27万字。作者学术视野开阔而又具备识断之力,不能不使人佩服。他大量援引清儒和近现代学者关于汉代经学的论断,既表明学有所承,又不为所限,在取舍评骘之际,颇见裁断功力。在致力于宏观研究的前提之下,他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说。如,出于对学术史研究的思考,他明确提出了学术发展的“内纯致治法则”,并把它作为诠释经学与其他先秦诸子学说的圭臬。“内纯是指一学说或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纯洁自身,不断地寻找理论内核合理性。”“致治是指

3、一学说或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开发自身,不断地寻找功能的实用性。”他认为,这一法则的确立,便于区别学术与宗教。他把汉代经学的发展看作为儒学的“内纯致治”过程。又如,他把秦汉政体形式的变化冠名为“土坯型政体到框架型政体”,继而提出了“秦制——汉政”之说。他提出,“秦法的根本原则在于强调对人民的管理,而汉法的根本原则更强调人民自治。”上述两说,或许在论证上都存在着继续深化的空间,但确实发前人之所未发。此外,性情凸现、文采照人的《后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把现代史学研究分为三类:工匠治史、文人治史、学者治史,而对自己的定位是“志大才疏者必尚新

4、求奇,必立说以成体系”。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如此鲜活生动的《后记》,近年间实在所见不多。总论经学的论文,有两篇文章值得注意:王承略《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77],指出经学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据此将汉代经学划分为初起、今文经学极盛、今古文经学对立表面化、今古文于对立中开始走向融通、集大成局面出现等五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经学问题加以点评。林存光《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78],指出汉代儒学存在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文章具体分析了它在三个方面的表现,认为进行这样的分析和批判有助于加深对儒学的认识。分论经学的论文,可举出下列数篇为其代表:杨

5、天宇《略论汉代的三年丧》[79],该文认为三年丧始于商周,但到春秋战国时已很少有人实行。汉文帝临终时曾制短丧诏,而自武帝时即有服三年丧的情况,到西汉后期服三年丧的渐多,东汉遂成风气。概括地指出汉代统治者的政策诏令虽有前后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但总地来说却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甚至带头服三年之丧。探讨汉代服三年丧的风气、统治者所持积极态度的原因在于汉代盛行经学,而东汉统治者特别提倡名教礼法使然。王四达《论汉礼的兴作在经学演进过程中的三次跃迁》[80],则对汉代礼学的发展历程,作了很好的分析。胡旭《经学与政治的功利情结——从春秋>三传的沿革看两汉经

6、今古文之争的政治内涵》[81],认为从《春秋》三传在两汉时期的沿革,反映出西汉时期政治更多的依赖于经学,而东汉时期经学更多地依赖于政治,两者的关系是互为功利的。宋艳萍、莫永红《秦汉政治史观的演变历程》[82],具体考察了秦汉时期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史观(五德终始说、汉为尧后说、三统说)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历史政治化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此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张涛的《秦汉易学思想论纲》[83]指出: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秦代、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东汉前中期、东汉后期五个阶段。《易传》是秦汉思想的内在灵魂和重要源头,易学研究和运用是秦汉思想

7、发展的重要载体,易学思想则是秦汉思想发展的主潮、主旋律。一部秦汉思想史,可以视为秦汉易学思想的衍扩和伸展。高新民《〈淮南子〉易学思想简论》[84],认为《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推理,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从而确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董治安《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85],指出两汉文献中经籍传注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所作出的系统注解,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黄朴民《何

8、休著述叙要》[86]一文,对东汉后期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考证与论说。指出何休著述的重点是在《春秋公羊学》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