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43415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课堂教学观察的维度和视角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观察的维度和视角课堂观察被人们称为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作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观察别人的课堂,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课堂,选择一个观察点来进行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建构。进入课堂观察之前需要预设一些具体的靶子,即观察的视角与切入的维度。但是这种维度有很多,如何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2、、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l)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
3、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比如观察提问,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然后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观察记录工具。(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我觉得首先从学生的维度来观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才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
4、?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积极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特别重要,人的信息有70%都是听来的,可是我班的孩子,就有几个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
5、、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
6、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
7、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32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今天上午听了苗庆雨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从课堂观察的视角审视苗老师的这节课。老师的精神状态饱满,教学设计有条理性,环节设计很清晰。教师的问题设计很巧妙,能较好地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