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

ID:25833414

大小:8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3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_第1页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_第2页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_第3页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_第4页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提要: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者通过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突破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范式与印度底层社会研究范式在有组织的精英场域与无组织的底层场域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拓展了对"依法抗争"概念的理解,并批判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已进入"以法抗争"新阶段的观点。作者认为草根行动者是一个既不完全认同于精英、也不完全代表底层,而是有着自身独特行动目标和逻辑的行动者。草根行动者所进行的草根动员,使农民群体利益

2、表达机制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权宜性,在组织上具有双重性,在政治上具有模糊性。草根动员既是一个动员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进行理性控制并适时结束群体行动的过程。  关键词:草根动员;草根行动者;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双重性  *本研究是教育部资助项目"弱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06JA840020)和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基层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实证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我在华北地区B村的田野调查与资料收集是与汪庆华共同完成的,非常感谢他的合作。  一  中国社会结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利益格局的角度来看,改革前全国总体性、单一

3、化、均质化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各个地区、单位和身份群体成为相对独立的、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与此同时,利益主体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尤其是1992年中国开始较全面的市场化改革以来,利益失衡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弱势群体"一词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力"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农村建设"被提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的高度,这些都表明,如何形成一种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和制度化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等。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利益表达

4、,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都无从谈起(孙立平,2006:32-36)。而在利益表达机制中,我们又需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因为,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本文即是要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  大体而言,中国目前的群体利益表达行动主要有三类方式:集体上访、某些集团诉讼、某些就地抗争。"某些"集团诉讼,是指那些在进行集团诉讼的同时也进行集体上访的行动类型,或者用某种位于法律边缘的群体聚集等形式对法院或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诉讼。"某些"就地抗争,是指那些在当地依托合法的

5、组织(如工厂职代会)、采用合法的宣传政策或较节制的群体聚集等方式来表达群体利益的行动。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类群体利益表达行动常被人们笼统地称为"群体性事件",我觉得这是不妥的。因为那些发生了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严重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群体行动,与采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或没有明确禁止的方式来表达意愿的群体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后者有时会出现个别的、轻微的违规行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向前者转化,但将两者简单混为一谈,无益于我们对社会稳定问题的深入认识。  在本文中,我把前者称为"群体性事件",而将后者称为"群体利益的表达行动"。关于群体利益的表达

6、行动的研究,可以在西方的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理论中得到某些启发。不过,本文之所以用"群体利益的表达行动"一词而不用"集体行动"或"社会行动",①「本文为行文的简洁起见,在下文多用"群体行动"一词作为"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简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从通行的定义看,西方的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都是制度外的或对抗性的政治行动,但在中国,制度外的或对抗性的政治行动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困境,严格意义上的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因为难以制度化而缺乏存在的空间。只有处在制度化边缘的群体利益表达行动具有某种含糊的合法性。其二,西方的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组织化程

7、度的制度外群体政治行动。自从麦卡锡和左尔德的论著(McCarthyZald,1973)发表后",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就成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运动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术语之一。社会运动职业组织及其专业化的动员,被看作是西方社会运动的显著特点。但中国社会现在几乎完全不具备社会运动职业组织化的制度环境,草根动员(grassrootsmobilization)而非专业化动员,是中国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1980年代初,出于对西方学界在研究社会运动和市民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精英史观的不满,一批多为印度出身、研究现代南亚

8、历史的学者创造了一个被称为"底层研究(subalternstudies)"的学术流派(Guh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