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0_2007_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0_2007_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收稿日期:2008-05-25作者简介:谢小蓉(1981),女,四川泸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傅晨(1954),男,江西九江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农村合作经济。基金项目:2007年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政策研究0(编号:2007B070900084)的阶段性成果。财贸研究2008.52000)2007: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谢小蓉傅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2、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农地流转不足、流转不规范、没有体现转让者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影响着农地改革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主体因素、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政策保护力度等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开展。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制约因素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农户主体行为、农地流转市场和中介市场的建构,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配套改革。关键词:农地;使用权流转;综述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5-0023-07一、引
3、言目前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管清友等,2003),其主要集中于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户处置土地权利的行为,指农户保留承包权,把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组织并从中获得收益。因此,实践中多用/农地使用权流转0这个概念来表达,或者用/土地流转0来简化表述(傅晨、刘梦琴,2007)。由于我国5宪法6明确规定,农地的所有权只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因此,我国的农地流转应该仅是一种农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流通。家庭承包制按/成员权0均分和调整承包土地,由此产生经营规模细小和分散的弊病。这种状况不能通过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经营来解决
4、,只能通过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改善(傅晨、范永柏,2007)。土地流转不畅是农村耕地抛荒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涛等,2002)。而允许农民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一定条件下以出租、转让、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实现流转,让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改善耕地利用状况,实现耕地利用的X效率(吴郁玲等,2006)。吴桂英(2003)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提出应允许并鼓励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实现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因此,结合中国国情探讨目前中国农民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二
5、、研究现状(一)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特点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状况下,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模式。一些学者认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模式有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也有学者提出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六种模式:转包、返租倒包、股份合作制、租赁、土地信托、土地置换(钱良信,2002)。但有学者质)23)疑,土地置换或者调整不属于土地流动(傅晨、刘梦琴,2007)。在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中,部分学者认为转包是目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地流转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由高收入户向低收入户流转,流转方式也由以转
6、包为主的形式向其他方式过渡(史清华等,2003)。有学者提出租赁土地是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戴中亮,2004)。农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土地租赁市场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陈和午等,2006)。从实践来看,长三角地区农户家庭的农地增减采用的方式多为转包(史清华等,2007)。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土地使用权转让也是转包经营为主,反租转包为辅(谢正磊等,2005)。无论以哪种形式进行流转,其路径均可归于两类,一类是农用地使用权由拥有者直接流转给受让者的/直流式0流转,另一类是农用地使用权由拥有者通过/中间人0流转给受让者的/间流式0流转(邹伟等,20
7、06)。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农户主体多样性。根据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意愿强度,有学者将农户分成四类:一是顽固型农户,满足于在自家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没有农地流转的意愿;二是观望型农户,有一定的农地流转意愿,行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对农地升值的预期;三是情感型农户,农地流转对象的选择上无论是在社会空间还是在区域范围上都具有明显的情感性,不是完全按照理性模式追求/最优0的原则;四是探索创新型农户,因为农地流转的机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全国各地的条件各异,必须要有一大批探索创新者走出各具特色的农地流转之路,现代农业的目标方能见曙光(钟涨宝等
8、,2007)。(2)决策主体不单一。既有农户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做出决策,也有土地发包方集体做出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