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2782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一点感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一点感受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一点感受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要使命。因为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历史教材中有着广阔而生动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情感、师生情感等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种素材,就本文由.L.收集整理能激发情感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起着 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加强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创设情景进行情感教育 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情景会影响学习情绪,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景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方法。历史教
2、学情景又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和历史情景两方面表现出来: 1.1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法认为,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就会产生问题情景。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我在讲课时,不但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还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 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例如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特点以及它们留给后人的共同历史教训"这一问题,向学生说明,这一问题 并不要求我们将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只要求弄清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太平
3、天国运动是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中 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是自上 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是爱国的、进步的。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大大便利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义和团运动是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迷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这个腐朽王朝的崩溃。辛亥革命是一项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获得政治、思想上的解放,并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所以在今天看来,虽
4、然上述四次斗争都失败了,都未能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未能改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命运。这说明,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都不能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启发学生对反动势力的憎恨。 1.2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景。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 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点燃了一战导火线,他们的行为带有正义性质。战
5、争初期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是具有侵略性质的非正义战争,塞尔维亚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但随着英、法、俄的卷入,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英、法、俄打着支持塞尔维亚的旗号对德奥宣战,但参战国双方的真正目的是企图通过战争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奴役各国人民,因此战争的性质成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那么后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是否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也转变了呢?那么问题就产生了--战争性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这样提问,使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对霸权主义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和对弱者的无限同情,从而使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 2.巧设历史情景。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 的兴趣是
6、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 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 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 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巧设历史情景,都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根据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左脑长于抽象思维,右脑长于形象思维。历史学科的抽象思维运动和形象思维运动是属于不同特征的材料,遵循不同的思维操作过程。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而达到了认识历史本质的目的。但
7、历史课传统的教学法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而忽视历史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的生理机制来完成。右半脑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为了实现大脑的全面开发。在教学中我运用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生动画面。比如:讲授禁烟运动时,就可以利用历史资料录像在多媒体教学中再现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的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从而使学生拉近了和英雄人物之间的感情,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责任感就会增加。 3.层层设问,由难到易。层层设问的目的是分散难点,解决 问题,把一个本来似乎高不可攀的问题通过层层设问,化难为易,最后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