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

ID:25823397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_第1页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_第2页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_第3页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_第4页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科教工作中锻炼成长.2000年10月13日,全国百名优秀少年科技爱好者和二十名辅导员聚集在北京,我们满怀着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想和志向,在大会堂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参与科技实践,投身科技教育活动的成果。那天,我们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的接见。在短短5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北京大学,参观了北京大学生化实验室、图书馆、中国科技馆,聆听了数位教育专家和科技工作专家、学者的讲座,参加了优秀辅导员、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负责人、专家、教授一起就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专题座谈,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交流了

2、工作经验,还探讨了今后共同的课题。在这次会议中,我校学生庞淑婕被授于“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我也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我1994年7月毕业于湖州师范,带着对教育事业美好的憧憬,我踏上了工作岗位。第一年我被分到雷甸镇曙光村小,走上科技教育工作纯属偶然。那时每个学生家里都养蚕,一次,我听到学生在讨论家中蚕茧产量都不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了我和学生共同的兴趣。于是,我就带着一群学生到农户家调查,初步认为是环境污染了桑叶,影响了蚕宝宝的生长,于是我们采集了受污染和不受污染的两种桑叶进行饲养对比实验

3、,经过一个月的试验,终于发现环境污染对蚕茧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在秋蚕的饲养中,我们又进行了试验。王美飞同学根据我们几个月的调查和实验,撰写完成了科技小论文《环境与蚕宝宝》,同年参加县、市、省的科技竞赛,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一等奖,全国优秀探索奖。这是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这次的获奖和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好奇,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段时间,一个个问号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是否能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年后,我调入雷甸中心小学,担任数学和科技辅导员,在

4、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钻研教育科学原理,注重创新实践,并把自己对科技教育活动的辅导和创新的理解转化为探索行动。我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是《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1997年5月7日下午,忽然校园里一片迷茫,灰蒙蒙的雾气中充满着强烈的烂鱼腥臭味。过了几天,校园里花草枯萎。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答案。于是班上成立了环保科研小组,庞淑婕自告奋勇地当上了组长。我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带着科研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寻找污染环境的污染源,走访了四个自然村和雷甸工业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几座磷肥厂周围有花草枯萎,树叶发黄的现

5、象,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是磷肥厂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的缘故。我和同学们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调查、实验、监测,终于弄清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庞淑婕撰写完成科学小论文《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1998年2月18日,在浙江省科协大楼311会议室,该课题组长庞淑婕面对省科协、省教委、浙农大、杭大等单位的几位专家的提问,她从容不迫地一一作出回答。杭州大学环保科学研究所孙玮所长说:“你观察得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  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既培养了她们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

6、。使我继续在“要干就要干好”的名言激励下,克服了乡镇小学条件差的不利因素。通过科技活动辅导工作的三级跳,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一级:善活动。,“科学始于好奇”,当我给一群新的 学生组织活动时,我总要设计一些有趣而又新鲜的问题考考他们。比如,“怎样计算一个灯泡的体积?”“鸡蛋撞地球”等。在学校利用科技班会、科技讲座、知识竞赛、兴趣活动等方法,板报展览、广播影视、参观访问、考察实践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教育,勤奋开拓的创造精神教育,将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7、。七年来,我主要指导开展了以下科技实践活动:  94年10月-95年10月,“环境与蚕宝宝”活动获浙江省第六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一等奖,全国优秀探索奖。  97年5月-98年8月,“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活动获浙江省第八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金奖,并赴香港参展,荣获铜奖。  99年7月-2000年5月,“6.30洪水带来的思考”活动获湖州市第九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0年9月,“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净化”活动获湖州市第八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三等奖。  1998年12月-2001年8月,“枇杷花枝冬季套

8、膜防冻及放养蜜蜂传播花粉”活动获浙江省第八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以上实践活动中,特别《“6.30”洪水带来的思考》这活动,受到县委周书记“这是学校减负,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好形式”亲笔批示,《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信息报》《湖州日报》《莫干山报》连续报道了本校科技教育活动的事迹。在国务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