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

ID:25815631

大小:82.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2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_第1页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_第2页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_第3页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_第4页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摘 要 《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技术内容。该文从科学思想的角度探讨评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中国古代人天关系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以及司马迁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的独到的见解和发挥,并对《史记》中记载的一些科学技术史实进行了研究,指出它们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关键词 司马迁,《史记》,科学思想,人天关系Abstract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by Sima Qian is amonumental the angle of scientificthouhgt,thispaperinquiresintoandm

2、entsonSima Qian'sunderstandingandapplianceoftherelations betentinancientChina, as akes a through study of certainhistoricalfactsabout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t doportantcluesfor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scienceandtechnology.KeyaQian,RecordsoftheHistorian, scientificthought,relationsbetent

3、司马迁的《史记》〔1〕,以52万余言概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两千多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科学思想(也广义地包含技术思想)的载述。一类是古代关于人天关系的认识与实践基本传统的记载;一类是体现司马迁批判地继承中的创新见解;再一类是史实与人物的主线中,涉及的一些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独创性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从科学思想史角度探讨《史记》中这三类具有历史意义以至现实意义的部分载述,并试作分析评价,以期从古代智慧之果中获得新的启迪。    1 《史记》概括了先秦人天观的基本思想传统与实践    1.1 “法则天地”的基本观念古代先民在长期从事生产实践中懂得,人的一切活动受制于自

4、然界,因而在安排农事、制定法度时,朴素地、自发地效法天地。《太史公自序》指出:“维昔黄帝,法则天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3301页)。继黄帝之后是帝尧,《五帝本纪》载:帝尧“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16页)“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xuán@①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24页)“xuán@①玑玉衡”是舜时观测天象的古老仪器。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时代,已建立了社会法度效法天地的传统。《史记》的记载,也获得考古的佐证。1960年和1973年山东诸地出土的距今4500年前的陶尊上就刻有太阳、云气和山岗的符号。古代天官主持祭祀日出,主

5、管天象变化的观察记录,以授民时,指导农耕。天上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地上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则是对应的七政。黄帝之孙高阳因懂得“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xié@②诚以祭祀”(11页),而继黄帝之后立为帝颛顼。当时通晓四时五行的运行规律以教化百姓是王者摄天子政的最高责职。“五行”说是中国古老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定制的思想基础。轩辕之时“治五气”(3页),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白虎通·五行篇》解释:“言行者,欲言为天之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行尊于天也。”据《吕氏春秋》载,黄帝师“大桡探五行之情”,即探究天地节气的运行规律。《国语·郑语》从物质生成角度去理解,指出“先王以土与

6、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宋微子世家》引箕子对五行的解释,阐明物质的形态与性质的关系,指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1612页)而《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则论述了五行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法则天地,首先是效法五行。正如《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所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故应“以五为制”,“行五行之治。”而《白虎通·五行篇》则称为“法法五行”,即以五行作为一般事物的事理模式。周武王向箕子征求治国方略时,箕子指出的第一件事是五

7、行,依五行相关规律指导农作,依五定制,分五事、五纪、五福。反映在天文历法中,则认为“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1350页)“五纪”则是“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生辰,五曰历数。”(1613页)解放前彝族十月历中,一年被分为土、铜、水、木、火五季,五行作五个节气理解[1]。自然地理上定五岳;农艺上分五谷;生理上分五脏;医学上有五色诊。社会也多以五定制。《历书》记载:“盖黄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