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低碳之路探析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

ID:25811894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_第1页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_第2页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_第3页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_第4页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川低碳之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银川低碳之路探析目录一、低碳经济的含义2二、银川市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一)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已臻完备2(二)国际金融危机要求西部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2(三)日益增大的气候变化压力要求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碳排放量3(四)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将面临严峻形势,银川市发展低碳经济任重道远3三、银川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3(二)资源永续开采压力加大4(三)环境问题突出5四、多层面推进银川市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5(一)农业低碳化: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5(二)二产低碳化: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

2、源消费5(三)服务业低碳化: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6(四)低碳城市: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6(五)碳汇减碳:植树种草,扩大碳汇7五、建设低碳银川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7(一)加强银川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7(二)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完善政府决策执行制度7(三)成立银川市CDM基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8(四)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8一、低碳经济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

3、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突出特征表现为:“经济性、技术性和目的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二、银川市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已臻完备银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银川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8.75亿元,2010年达到了792.61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13.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基础设施明

4、显改善。2000年,银川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39亿元,2010年该项指标达到了648.69亿元,增长了12.4倍;与此同时,银川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8亿元。公共交通运输、航运等条件明显改善,已开通航线36条,银川河东机场客流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西部大开发十年间,银川市实施了“兴工强市”8方略,通过工业的充分发展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在此期间,银川市确立了工业“一强四优五新”、农业“两强四优四新”、服务业“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环境明显改善。2

5、010年年底,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03%、43.22%和14.04平方米。先后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行列,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0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622元,2010年达到17073元,10年中增长了3倍。2010年末,银川的城市化率达到64.81%,城市人口为129.91万人。住房、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各个方面成就显著。(二)国际金融危机要求西部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由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外贸依存度相对较小,2

6、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在空间上暂时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态势。王建红,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4)但是长期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对西部地区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具有间接性、传导性和滞后性的特征。金融危机的影响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扩大内需和产业转型两方面着手,通过扩大包括政府刺激性投资和居民生活消费在内的内需和延长产业链、产品技术升级、品牌运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小企业的安全过冬和就业压力的减缓。(三)日益增大的气候变化压力要求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

7、同时控制碳排放量8虽然当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和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但是随着我国整体碳排放压力的增大和东中部地区以制造业为主题的高碳产业部门不断向西部地区转移,未来西北地区的碳排放压力将不容乐观。因此,西北地区在谋求自身快速发展,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时一定要着眼长远,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承接战略和规划。依据能耗量、排污量、技术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等指标对拟引入的产业进行选择,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先进的主导产业、名牌企业和产品,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