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

ID:2579633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_第1页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_第2页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_第3页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_第4页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摘要】  薏苡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文章考证分析了薏苡的名称由来,药用、食用品种情况及在我国的栽培历史,以期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对薏苡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研究,为以后成分分析、活性筛选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关键词】薏苡本草考证栽培历史  Abstract:ObjectiveThejob'stearsisportantmedicalandediblevalue.Thearticleanalyzedthenameorigin,medicalandediblevari

2、etyandthecultivationhistoryofJob'stearsinChina,tolaythefoundationoflaterresearchiningredientanalysis,activeconstituentscreening,andneineae)中的一个小属,全世界约10种,主产热带亚洲[1]。其中薏苡Coixlacryma-jobiL.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禾本科植物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薏苡子实营养丰富,被誉为禾谷类“保健滋补之王”,是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两千年前,中国古

3、代医家已将薏苡仁用于临床,功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民间亦将根、叶作药用。现代研究也证明薏苡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压、抗病毒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考证分析了薏苡的名称由来、药用食用品种和栽培历史,旨在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薏苡的本草考证  1.1薏苡名实考薏苡在本草记载中所用名称较多,如薏苡、解蠡《神农本草经》,起实、米《名医别录》,感米《千金·食治》,回回米《救荒本草》,芑实《本草纲目》等。薏苡仁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薏苡一名颇为奇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名义未详

4、”[3]。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4]记载:“荷,芙渠……其实莲;莲,青皮里白,子为的,的中有青,长三分,如钩为薏;味甚苦,故俚语曰:‘苦如薏’是也。”因此“薏”是指莲子中的苦心,即莲心。“薏苡”一名,当与莲子有关。莲子外有硬壳,薏苡的子实外面亦有硬壳,称总苞,其外形颇似莲子,只是略小,两者在外形特征上有相似之处,其名称可以互为类同。而“苡”字从字形上看带“艹”,应与植物有关,下面的“以”字在文字演化中与“子”字有关,“苡”可能是子之意。王充《论衡·奇怪篇》[5]记载:“禹母吞薏苡而生禹”。《吴越春秋》[6]载:

5、“鲧娶有莘氏之女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而妊孕。”因此古代传说中薏苡有“食之宜子”的功效,基于上述原因,薏苡名称的由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薏苡在《神农本草经》中别名“解蠡”。李时珍谓“因其叶似蠡实叶而解散”[3]。《神农本草经》所载之蠡实是现代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lacteaPall.)的种子。从形态上看,薏苡与马蔺叶均为长条形,确有相似之处,马蔺叶基生,薏苡叶着生于节上,较松散。另一种解释是,“蠡”有虫蛀木之意[7],解蠡则有治虫的意思。《神农本草经》记载“(薏苡)其根,下三虫”,现

6、代  2薏苡的栽培历史及产地变迁  薏苡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过大量薏苡种子,说明薏苡在我国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有人猜测薏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10]。《山海经·海内西经》[11]记载:“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又有离珠,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又曰“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有木禾”。所谓“木禾”即指薏苡[10]。因为薏苡在禾本科植物中茎杆是较为粗壮的,直径可达1cm左右,而且植株较高,现在栽培种高1~2m,野生种有的高达3~4m,与木本植

7、物颇为相似。薏苡茎杆的另一特点是它不像稻、麦、粟、黍等禾本科作物那样经秋冬的干燥风化后很容易折断粉碎,而是一直可挺立到来年夏秋,像干枯的灌木一样,因此,古人用“木本”的特征来命名是正确的。如果木禾确指薏苡的话,那么薏苡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代。  薏苡是喜温的禾本科作物,又是C4植物,C4植物一般认为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史书记载,东汉初建武17年,即公元41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士兵患“瘴气”病,食用当地的薏米而愈。在我国广西也曾发现

8、大面积的原始水生薏苡和野生薏苡,因此,中国南方可能是薏苡的起源中心和早期主要产地。《名医别录》载:“薏苡仁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开宝本草》[12]云:“今多用梁汉者,气劣于真定”。真定即今河北正定县,因此可以推断,南北朝时期,薏苡产地已由中国西南逐步传播到华北平原。如今薏苡广泛栽培于南北各省区,除青海、甘肃、宁夏未见报道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