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

ID:2568754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_第1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_第2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_第3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_第4页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细辛的本草考证论文细辛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由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记载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同时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均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3g),而目前细辛的临床实际用量不仅超过一钱(3g),甚至可以加大到四至五钱(12~15g)。因此有必要对细辛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一、细辛的主要品种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freel)植物种类在我国分布和药用情况,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是品种

2、产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细辛属植物细辛AsarumsieboldiiMiq.。至于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品种,可能是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和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的汉城细辛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其中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华细辛,辽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北细辛,而汉城细辛的拉丁学名异名原为A.sieboldiiMiq.var.seoul

3、enseNakai,.freel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的干燥全草,故其用量必然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传统细辛用量。四、细辛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1.细辛AsarumsieboldiiMiq.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mm,节间长2.5~11mm,有多数须根。叶基生,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11cm,宽4.5~13.5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表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背面仅脉上被毛;叶柄长8~18cm,光滑无毛;芽苞叶圆肾形,长与宽各约13mm,边缘疏被柔毛。花单生,紫黑色;花

4、梗长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顶端3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mm,宽约10mm,直立或近平展,不反折;雄蕊12,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柱6,较短,顶端2裂,柱头侧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棕黄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四川等地有栽培。2.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表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

5、柄有毛。分布于辽宁和吉林两省东南部,辽宁有少量栽培。3.辽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与细辛和汉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脉上有短毛,有时其它部分亦疏生短毛,背面全部密生短毛;叶柄无毛。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辽宁有栽培。以上细辛属原植物分类检索表1.花被裂片直立或近平展,决不反折;叶片顶端短渐尖,表面通常散生短毛。2.叶片背面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柄无毛…………………………………………………细辛2.叶片背面通常密生较长的

6、毛;叶柄有毛……………………………………………汉城细辛1.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仅脉上有短毛,背面全部密生短毛;叶柄无毛…………………………………………………………………………辽细辛五、讨论根据以上考证,细辛A.sieboldiiMiq.在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蕴藏量丰富,是传统药用细辛的主要品种。历代本草明确规定细辛以根部入药,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头部的根茎。同时历代本草和医书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因此,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然而,在中国药典1995年

7、版中,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药用部位为全草,采集季节为其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并且没有记载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的细辛传统加工方法。由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仅片面沿用传统细辛的用量标准1~3g(不超过一钱),而没有继承传统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以致影响了目前细辛的临床应用疗效。为了正确继承使用历代医家以细辛组方的经验处方,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今后新版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