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

ID:2578695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_第1页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_第2页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_第3页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_第4页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张峰铭,米军丽,吕志斌,刘云洁,李雁红,郭新梅,王远堂,耿堂忠【摘要】目的总结基层治疗重症中暑的经验。方法对11例重度中暑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全部治愈,也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中暑病人只要抢救及时、措施得力,都能取得满意疗效。【关键词】中暑;抢救措施  TherapeuticAnalysison11CasesofSevereHeatstroke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inthetherapyofseverehe

2、atstrokeintheinferiormilitaryunit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ergencytherapyergentlytreatedergencytherapy2006年7月底,我们门诊1d内收治重症中暑11例,经及时抢救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及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11例均为平素身体健康男性战士,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5岁。发病30min前均在地面温度超过38℃以上、通风条件差的室外高温环境下强体力劳动4h

3、左右。之后陆续出现头痛、头晕、四肢疼痛酸困、乏力、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呼吸浅快、心跳加快等症状。门诊查体所有病人体温均在38.3℃以上。诊断:中暑—劳力性热射病。入院前2例病人已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急性腹泻;4例病人出现严重的口渴、烦躁、尿少、皮肤干燥灼热;3例病人出现细汗、脉搏细弱;另2例病人同时出现嗜睡、精神状况差等症状。所有病人入院后2h体温均比入院前增高0.5~1.5℃。体温在38.3~39℃5例,39.1~40℃4例,40℃以上2例,这2例病人随后出现抽搐、谵妄、大便失禁。  1.2治疗方法与结

4、果  立即把病人移到通风、阴凉的病房,脱去腰带衣物裤袜。鼓励病人多喝冰盐水及十滴水,不能接受者鼓励病人多饮凉绿豆汤。持续凉水全身擦浴,持续冰袋枕敷,并以冰镇矿泉水于腋窝、腹股沟冷敷,间断穿插进行乙醇擦拭。适时的冰盐水灌肠,高流量吸氧。心率在100次以上者给予普萘洛尔片10~20mg口服。所有病人均先输入冰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15℃),再给予林格液,力争在5h内输注液体量3000ml,有尿时及时补充钾盐。6例病人在入院后10h内补液5000ml并经上述处理,头痛、头晕、乏力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2例

5、病人治疗16h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观察2d后体温无反弹出院。3例病人经上述处理后体温仍继续上升,高达40.3℃,并不同程度出现寒战、抽搐、语言不清,我们及时予氯丙嗪25mg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滴,予10%葡萄糖酸钙加入糖内静推,10mg地塞米松分2次(间隔2h)莫菲管滴入,持续高流量吸氧,继续加大物理降温的力度,根据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我们继续予以补液,但仍出现频繁的抽搐、寒战,体温持续在40℃以上,我们后送至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驻地医院进行救治,3d后体温正常出院。11例重症中暑病人无一例死亡及出现并发症。 

6、 2讨论  基层部队轻、中度中暑常有发生,基本上局限于热痉挛,给予通风、口服降暑药、适当补液、休息等处理后症状均能很快消失。但重症中暑病人(热射病)很少发生,而一旦出现,病情重,来势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达20%~70%[1]。经验表明,只要医疗保障措施得力,抢救及时,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1及时补液是纠正重度中暑脱水热病人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的体会,只有补足了液体,物理降温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室外高温环境作业导致重度中暑的病人出现的脱水热一般为高渗性脱水,先予葡萄糖液快速滴入,尔后给予林格液或5

7、%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时纠正缺水,能有效地阻止细胞内液向细胞外间隙移动,从而纠正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严重后果。恢复有效循环量,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加强对钠和水的再吸收[2]。(责任编辑:admin)  2.2保持病房内阴凉、空气流动及持续冰袋枕敷、凉水擦浴,间断的冰盐水灌肠、间断的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是治疗重症中暑病人的重要举措。重症中暑病人使用药物降温一般是无效的。只有通过有效的辐射、对流和传导等物理降温,促使机体散热,体温下降,可以降低脑耗氧量(CMRO2),减少脑脊液中乳酸的堆积,

8、稳定生物膜,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膦酸酯酶活化、抑制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多种内源性介质释放等作用[3],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损。体温超过37℃时,每升高1℃,PaCO2增加4.4%,pH值降低0.015[1],同时脑耗氧量增加8%。体温每升高4℃,脑耗氧量可增加32%。临床证明,中暑病人体温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机体损害越严重。  2.3高流量给氧是保护脑组织及其他脏器免受损坏的重要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