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

ID:25771980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_第1页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_第2页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_第3页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_第4页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论文摘要:针对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发展等问题,提出高职课程建设的走向:将实践知识纳入高职课程,实现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将技能训练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实现从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到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的有机结合。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当前职教界学者对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课程的工具功能上,即课程建设围绕生产世界、围绕职业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而进行.freel.)称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为“缄默知

2、识”,可言明的技术知识一般是成熟的、规范化的知识,而缄默的技术知识即实践知识则是在获得一定的客观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对个人经验、本土文化及人文知识等融合而生成的一种个人性质的知识。技术知识的两种表现形态的划分对高职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冥思行动”和“制定行动”而言,更强调其“进行行动”,即“做”的行动,⑦因而他们需要的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即技术知识。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围绕技术知识来进行,但是根据上文分析,技术知识可分为明确表征的客观技术知识和默会的实践知识两类。而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认

3、识论基础主要是客观主义,⑧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明显地存在着将高职课程等同于客观技术知识的倾向。不可否认,(客观)技术知识在高职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高职课程仅有客观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个人性质的经验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比技术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更能体现高职课程知识的特色。因此,超越单一的技术知识,从注重单一的技术知识到注重将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将实践知识真正纳入高职课程,应当成为当前高职课程建设中在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组织问题上的一个主要奋斗目标。(二)在课程目标确立上,从单纯重技术技能训练转向重实践智慧培养,注重技能训

4、练与道德修养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现,合理利用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三要素(知识、技能与态度)中,不仅技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知识和态度的选择与安排也常为技能的要求所左右。⑨高职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重在“做”和“行动”,即将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现场或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服务或创造新产品。技术技能的获得对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职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传授是不行的。这是因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技能涉及的终究只是技术的效率问题,它涵盖不了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5、。人类在饱尝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之后,已深刻地感受到因精神文明匮乏所引起的恐慌。因此,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合理利用技术在当代社会日显重要。对技术的合理利用是一种技术行为“向善性”的表现,是一种实践智慧的体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对“行动”的三种形式——theoria,poesis和praxis作了重要的区分。其中的Praxis,即“进行行动”,是旨在努力达到并维护一种道德向善的生活形式的行动。这种进行行动其实即我们所称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将道德知识与行为倾向结合起来的行为方式,即求善行为。⑩这种智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仅用智力高低作为衡量标准的智慧含义是不同的。它

6、主要是指主体在知识的获取、运用和生产过程中行为选择的“向善性”,此外,它也蕴涵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合作性、和谐性等“善”的倾向。对高职学生来说,行为的向善性意味着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的经济与技术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个人技术能力很强,如果缺少行为“向善性”的理念,缺少实践智慧,技术反而可能成为制造罪恶、伤害甚至毁灭人类的工具与“武器”,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高职课程建设应顺应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重视学生技术伦理观的形成,重视品性德行的陶冶,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课程目标应从单纯的重技术技能的训练转向重实践智慧的培养,注重将技能训练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

7、确的技术价值观,模范地执行社会技术原则,用技术造福全人类。(三)在课程价值取向上,走出单纯围绕生产世界对人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思维框架,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90年代初引入我国。这一课程观对改变世界职业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向起了积极作用,是对传统学科型课程的一大变革,它更好地体现了职教课程的特色,也更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人世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低技术岗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