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

ID:25771799

大小:6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_第1页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_第2页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_第3页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_第4页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内容摘要]本文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语言符号、媒介、主体性;二,互联网主体的全新建构——主体的主动媒介化(网络化);三,互联网话语形态分析;四,半机械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关键词]网络;聊天;主体性;话语“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1)。在任何一个时代,探索主体的本质都是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纵观这条发展线索,我们发现,对主体的认识是同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古代,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相信有一个终极的力量支配着世界,柏拉图认为这种力量是“理念”,世界万物都是这个理念的复制品和反映,人类主体自然也不例外。“个别的人有生有死,而人的原型或

2、人类(理念)却永远存在”(2)。此时,思想家们认为主体等于本体;到了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科学的手段认识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样就意识到了主体自身的理性。主体不再是由神秘力量决定的自在的产物,而是理性的,能动的。笛卡儿就认为,主体是站在客体以外的一个位置上,通过思维获得对客体世界的知识,即真理。所谓“凡是清晰明确被人认知的,都是真的。”(3)因此这一时期对主体认知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近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语言,语言往往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笛卡儿所谓的理性实际上是通过一种中介即语言符号来运行的,卡西尔就此断言“人是符号的动物

3、”。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又发现,语言符号体系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的那样“主体死亡”,语言能够以“从能指到能指”的方式进行游戏,而主体是漂浮在这些能指上而失去了自我。总而言之,对主体性的考察具有深远的社会背景,而且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对主体认知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当代信息社会也不例外。本文选取互联网的角度对网络聊天者的主体性进行剖析,力图描画出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语言符号、媒介、主体性当代社会背景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媒介的大规模发展和信息的日益扩张,这直接导致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即通过语言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

4、,从而否定了关于思维、精神和观念的近代哲学范式。研究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语言正在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支配性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主体的支配力量。因此语言具有某种本体论的地位。人类主体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在此受到空前冲击,甚至出现了“主体的消失”,存在的只有语言。这种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对我们了解网络聊天主体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首先来看看语言对主体的构型作用。结构主义语言观认为,一切符号代码都是任意约定的,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思想和情感的“自然的表达”。比如“同一种动物,中国人说‘鸡’,英美人说‘chicken’,这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可说”。(4)换而言之,我们也可以这样以为,人是通过“鸡”和“ch

5、icken”这类语言符号认识鸡这种动物,与人的认识主体的思想和情感无关。“我们给世界下概念的方法最终依赖我们所讲的语言,……,意义是不能用超越语言的事实来解释的。”(5)我们通过认识语言来认识我们周遭的社会,所以,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就有什么样的人的思维。所以当代社会中主体的构型离不开语言的塑造。那么,主体是不是总是通过语言的塑造逐步成长并完善起来的呢?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对儿童成长的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的童年时期经历了镜像阶段,比如说当儿童能直立起来之后,发现镜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而且自己通过举手投足可以控制镜中的自我,这

6、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快感。因此儿童只能通过镜中的自我来认识自己。这是一个被拉康称之为“自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当儿童具备了语言以及和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后,他即进入了所谓的“象征界”,即语言和社会文化的领域。和通过镜子认识自我一样,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象征界”来认识自我,最终完成“自居”这一主体建构的过程,只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后,“以镜中自我自居”发展成“以理想自居”。拉康在就此区分了“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的概念,所谓“理想自我”,就是你通过和“象征界”的交流而无意识表现出的形象,“自我理想”是一个符号点,一个观察自己的点。拉康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当您在

7、高速公路上开快车的时候,你会设想自己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比如说一个你所崇拜的赛车手;另一方面你会设想有一双眼光(自我理想)在看你,这种眼光是你所期待的,比如是一个漂亮女孩的崇拜和欣赏。”“为了欣赏和崇拜而把自己想象成赛车手”的思维过程即“以理想自居”(6),就是一个主体形成过程,这种自居的根据来自社会中的语言符号(象征界)。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语言来进行理想自我确定,即我要为谁当一个什么样的我。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