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

ID:25765189

大小:7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2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_第1页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_第2页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_第3页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_第4页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论文[摘要]“院系调整”时,在高校的中国现代科学家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名牌大学无一不伤筋动骨。此举是为了打破民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扫清道路。院系调整造成了长期形[摘要]“院系调整”时,在高校的中国现代科学家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名牌大学无一不伤筋动骨。此举是为了打破民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扫清道路。院系调整造成了长期形成的大学传统的断裂,影响了大师的造就。[关键词]院系调整;现代科学家;1952近期,笔者在研读《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以

2、下该书简称《传记》)时偶然发现,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在高校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即大都时为著名的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品牌的综合性大学无一不伤筋动骨。学术的嗅觉促使我尽快把散见于《传记》的零星记载整理成可供分析的史料,并寻求研究视野、方法与观念的突破。一、中国现代科学家于院系调整前后在高校的分布《传记》是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纂成的,她比较全面、可靠地反映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的生平与事迹。同时,经历院系调整的现代科学家,也基本上能代表当时中国高校的水准。因而,撷取这一群体相对于时在高校的科学家来讲是比较完整与权威的;而对于解析院系调整来说又是核心与典型的。

3、《传记》收录中国现代科学家679人。至1952年,已逝世的24人,侨居海外的56人,属大陆(含1952年及此后留学归国)的599人。从中析出时在高校以外系统工作的183人,在校学生和1952年的大学毕业生及初次分配的研究生34人,1952年及后从海外归国的学者51人,由外系统调入高校的17人,退休的1人,则本文讨论的涉及院系调整工作的研究对象为314人(含1950年由大陆转香港去美国的李景均,下同),占当时中国大陆现代科学家总数514人的61%。为便于分析,我们把中国现代科学家于院系调整前后在高校分布的概况制成表1与表2。由表1、表2可知,院系调整对在高校的现代科学

4、家的调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调整幅度大院系调整后原在高校的314名科学家留本校任教的仅82人,只占总数的26%;调离原校的有232人,占总数的74%。即在高校的科学家有近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如此的调动幅度恐怕在世界科学史、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在调动的科学家中又有74人,即近三分之一被调离高校,去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而同一时期由外系统调入高校的不足调出的四分之一。2.名牌大学无一不伤筋动骨无论是综合类的大学还是单科性的学院,主要由民国时期形成的品牌高校都出现著名教授被调出、总数减少的现象。其中,除了两个单科性的医学院,被保留的那13个大学的理工类骨干教师被

5、调出的比例竟达60%~100%!可见,当时办得较好的综合性大学院系调整后无一不大伤元气。3.化整为零院系调整前,314个科学家分别分布在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49所高校,这些高校平均拥有6.4个科学家。其中,前13所大学拥有科学家251人,即占6%左右的名校占据了总数80%的科学家。改革后,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不仅大多被调出,而且基本上是单向分流。如17所名牌大学被调出的著名教授或学术新秀有200人,可调进的仅36人,出入比不足5:1。除了特别栽培的北京大学与先期合并的天津大学,其他被保留的13所大学被调入的平均不到1人。从高校科学家分布的化整为零和基本上是单向分流的结果

6、而言,与其说“调整”,倒不如说“拆”与“分”更接近事实。二、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院系调整是新时期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1。尽管争鸣还在继续,但对其的若干反思已基本形成共识:忽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理工分家与专业设置狭窄;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拆散,综合性大学严重削弱;私立大学的取消,既中断了民间办学的传统,又增加了国家的负担。笔者同意以上观点,也倾向于朱九思的国立大学“是可以不调整的”2](P1-13)、任一明的“这次调整是不必要的”3、陈平原的院系调整“弊大于利”4等见解。然而,所有这些观点与思考大都是从今人的眼光去审视的。随着时间的延伸觉察到院系调整

7、的决策有问题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决策本身是否失误,不是同一回事。为了避免一时解决不了的争论,本文的思路是以操作的结果来考察调整中有否背离教育的普世理念和人事调动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大学取舍不当根据“专门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各种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综合性大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师资”的分工5,可知院系调整后的综合性大学仍是最重要与最高层次的大学。既然如此,把当时最好的大学确定为综合性大学是最正当不过的事了。可遗憾的是,当局把一流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等都排斥了,同时,把不怎么样的复旦大学设为综合性大学,这些是没有道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