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

ID:2575204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_第1页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_第2页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_第3页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_第4页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对我国历次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梳理,分析出其变化的特征,以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放到前

2、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笔者在对一线教师访谈中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认识和落实却不尽如人意。总的来说,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够重视,对其内涵把握不够准确。有必要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发展特征,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促进该目标的落实。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含义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各种人和事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

3、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交织在一起,很难分开,我们要从总体上对其进行理解。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演变我国的化学教育开始于1865年,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化学学科正式设科。在化学学科设科之初,人们学习化学只是为了经商、赚钱等,很注重“实用”的

4、价值,如1919年的《中学校校长会议议决中学校应增进理科教育办法训令》中提到“查理化学之应用,至此次欧战而益者,中学校教授理科自宜注重实验,力求完善”。这是由于鸦片战争之后,无人怀疑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是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和目的开始学习科学,认为应虚心学习西方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外国的欺侮。所以,这一时期,人们注重的是科学的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更不关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化学课程文件中才开始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此后,我国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2.1 化

5、学课程目标初涉学生个人的“科学兴趣”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提到“使知自然界与人生的关系;养成研究科学的兴趣”,其中“养成研究科学的兴趣”这种提法在之前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描述中是前所未有的。而同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科学概论课程纲要》规定得更为详细,目标上提出“注重科学精神及方法,以矫正吾国自来为学弊病;多叙科学发达史,以补科学智识之缺乏;略阐科学上重要概念,以引起学生研究趣味”,并且在内容和方法上首次提到:“科学精神:求真、尚实、贵确、存疑”,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初次注意到了情感态度与

6、价值观目标。1929年《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中提到“养成研究科学的兴趣;养成随时随地能注意自然现象与事物的良好习惯;使受自然科学的陶冶,能领悟精勤,诚实,敏捷,组织等诸美德,是成功事业的基础”。之后的1932年、1936年、1941年等颁布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相类似的内容(见表1)。表1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间我国课标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192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直接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此时的科学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儿童本位。这些特点影响到化学教育,至此化学情感态

7、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关注学生个人的科学兴趣。到了民国后期,由于战乱,化学教育没有太大的进展。2.2 化学课程目标注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化学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借鉴苏联的一些做法,并且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设置上提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及国际主义的精神”,如1952年《初级中学化学科课程标准草案》目标中提到“从生活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证明,引到物质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对一般有关化学的自然现象有正确的解释,否定一切迷信,建立科学观点;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及国际主义的精神”。建国

8、之初,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谨防反动势力窃取革命果实;同时又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谨防资本主义国家的颠覆。并且,情感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