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ID:25743560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_第1页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_第2页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_第3页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_第4页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街区中的店招文化景观营造策略研究-->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2011年4月,江苏省建设厅编制了《江苏省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置标准》。经过三轮意见征求,最终于2012年修订落实并加以实施。随着此《标准》的出台,江苏省内很多城市相继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如2013年镇江市城管局修订的《镇江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2014年5月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南京市店招、标牌设置管理办法》等1。其目的是基于本市现状,明确未来城市户外广告及店招、标牌设置方向,突出江苏各城市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内涵,并充分发挥店招、标牌在美化城市中的作用,以期让城

2、市环境更为整洁、有序和美观。在重要路段的广告和店招的管理上,规范店招标牌的秩序上,这些编制的出台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既盘活了城市空间资源,更充分发挥了店招标牌在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美化亮化城市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质量要求、生活的文化品味都提高了,美观、整洁、有序的店招以及目前尚不健全店招管理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大家期待有一个规范良好的制度,来展示城市文明风貌乃至为今后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这些规范的颁布是十分有必要的,店招的监管也将更加规范且长效。...........1.2研究意义城市景观并非仅仅只是城市

3、中的公园绿地,而城市文化景观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更广,所以景观的研究原是多元化的,从文化角度对景观进行研究更是文化景观整体研究的一种表现3。店招虽然只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极小的要素,但其背后所蕴含文化信息却极其丰富。尝试从店招切入,分析研究其文化现象,对当今习惯于单向因果思考习惯的,无疑具有挑战性,从理论上也有可能会获得提升。由于城市文化景观具有强列的地域特点,且通常又都会附着于诸如城市空间、建筑形态以至于本文将要研究的店招之类的具形载体之上,所以深入开展相应的研究,会对改善当今“千城一面”或过分强调“自我表现”有所帮助。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加深

4、,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都有突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要求,从店招这一文化要素来发掘整体文化特质,有可能会对所需人文特色的强化果起到一定作用。如今随着专项政策编制的审核实施,对户外广告、店招、标牌设置的整治,已在全省展开,限于其基础性研究尚嫌薄弱,致使这项整治的效果仅局限于统一尺寸、统一色调层面,但其所希望的彰显地域特色、突出文化特质显然收效甚微。本文从店招的本体功能入手,试分析其文字、色彩、尺度等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从城市文化景观的整体上研究它对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彰显城市文化所能起到的作用,以期为整治提供借鉴。........

5、...第二章店招文化景观解析店招文化源远流长,伴随商业活动而产生,如今是传统商业的象征和标识,也是承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典型符号。当传统商业被现代商业取代,店招又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店招文化景观唯有不断更新,才得以满足商业社会和城市景观快速发展的需要。2.1我国店招文化景观的演变店招的产生缘于商业的发展。早在古代社会的前期,物物交换业已出现,据《易经》记载:神农氏作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有:“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不过当时应该尚未使用店招

6、,因为交易者通常都是流动性质的,他们或用吆喝、叫卖,或器物制造响声来传播收售信息,如成语“自相矛盾”中那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卖矛又卖盾,先向路人吆喝“我的盾非常坚硬,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又向路人夸耀“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被穿破的”。在招牌普及之前,市的交易还是靠这种下里巴人的手段来广而告之的。在信息闭塞的古代,促使了招徕市声这种最原始但先声夺人的店招形态产生,来吸引人们前来驻足。其实也在此期间,店招的另一形式——酒旗业已出现,如《韩非子》所载“宋人酤酒”故事中提到的“悬帜甚高”中的“帜”即是。到了唐代的中晚期,商业的发展致使更多

7、的“行商”转化成了“坐商”,于是店铺大量涌现,城市也由此从里坊制向街坊演变,以至于“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与店铺相伴随的是各种店铺招牌也异彩纷呈。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载的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手工业就有三十多“行”。颇有特色的店招有:“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欣乐楼”(即“任店”)、“清风楼”、“长庆楼”、“八仙楼”、“遇仙正店”、“会仙楼正店”、“高阳正店”、“中山正店”、“潘楼”、“班楼”、“张八家园宅正店”、“王家正店”、“李七家正店”、“仁和正店”等,而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让后人看到了当时店招更加丰富的形象(图

8、2-1)。明清时期,商业更趋发达,只是店铺、店招的形式变化并不太大,这在《三言》、《两拍》等明代小说及清代的《盛世滋生图》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图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