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

ID:25731023

大小: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2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_第1页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_第2页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_第3页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_第4页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在众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就技术、机器对人的奴役状态及其出路作了极富创见性的揭示。继马克思之后,海德格尔以其独特视角,对现代技术也作出了倍受关注、影响深远的批判。在那个人类技术活动还未极度发展和地球生存问题尚未完全暴露的时代,他们的批判无疑都具有超前性,但他们在关于技术的许多根本性问题的认识上却是大异其趣的,因此,对他们的技术批判思想作一比较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技术时代及其对人的奴役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管是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他们对于

2、其生活的时代的技术特征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批判力。马克思明确地把18世纪末以来机器出现的时代称之为“机器大工业时代”,以区别于“手工业时代”。机器大工业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机器。它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较大规模地使用技术,使用机器制造机器时候的产物。虽然大工业使用的机器最初是由手工制造业生产的,但只有用机器制造机器才是真正的大工业。因此,它必须有适当的技术基础作为立足点。手工业时代的生产工具是简单的工具,合成的工具,是仅仅由人作为动力,即由人推动合成的工具,由自然力推动这些工具,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机器则是由技术发明

3、的发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构成。不仅如此,在机器生产中,工场手工业中按照工具的不同来分工的主观性分工原则消失了,“在这里,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每个局部过程如何完成和各个局部过程如何结合的问题,由力学、化学等等在技术上的应用来解决。”[1]显而易见,机器大工业的基础是“直接的技术基础,”因此,机器大工业时代本质上就是一个技术时代。海德格尔比马克思更进一步,他明确认为技术的统治是大工业时代的根本现象,他把他的时代称之为“技术的时代”,并认为不是机器产生出技术时代,而是技术产生出机器时代。他在《什么叫

4、思想》中写道:“生产动力的那种机器归属何在?现代技术并不立足于电动机、涡轮机及类似的机器被开动,而是这类东西只有在下述情况中才能被制造,即现代技术的本质已经达到了统治。我们的时代并非因为它是机器时代就是技术时代,不如说,它之所以是机器时代,因为它是技术时代。”[2]应该指出,马克思生活的机器时代或技术时代和海德格尔生活的技术时代在技术化的广度、深度上及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马克思的时代,技术的革命只是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技术化的程度仅仅局限于生产的个别部门、局部过程,还未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就它对生产的

5、影响来说,它仅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海德格尔时代,技术已经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第一性的生产力。正因为这一点,相对于马克思所处的技术时代,海德格尔所处的时代就有一种“后”技术时代的意味。尽管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存在着这种时代间的距离,生活在科学技术方兴未艾时代的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肯定的同时,也对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作了无情的、尖锐的批判。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

6、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3]马克思具体地分析

7、了技术的否定面,他指出,机器大工业时代和工场手工业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人把工具只是当作自己的器官,工人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活动赋予它以灵魂。在机器大工业时代则相反,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工人的活动,从一切方面来说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的,而不是相反。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使工人成为

8、机器的一个器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在工场手工业中,工人是一个活机构的肢体。在工厂中,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