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方剂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点体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剂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点体会论文..【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和纽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方剂学》教学要针对自身课程特点进行适当改革,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1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方剂学》教学的核心是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所谓“多维博约”,是指针对方剂学教学采用多视角、多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多维化的方式思考教学的多种因素、多种差异、多种环境和学
2、生的个体差异。其中,“博”是指以《方剂学》理论基础和知识构成体系,从广博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授予学生广博的知识;“约”是指针对中医学的学科规律,..约定《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和授予学生少而精的知识要点。“因方施教”就是依据中医方剂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科规律,以方为中心,针对每首方剂的组方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对象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思维训练型教学方式转变,即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学导式教学相结合,同时重视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形式上,实行多种课堂形式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实验教学
3、,并使三者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和“一言堂”地灌输书本知识给学生,给他们磨练和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方剂学》的学习中去。2研究配伍,突出重点《方剂学》教材内容复杂,仅在有限学时的课堂教学中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方剂学》教学中“配伍”是关键,学生如果掌握了方剂的配伍规律,就可以发掘古方的精蕴,衡量各方的轻重,可以有尺度地组织方剂,找出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规律性的
4、配伍。这些配伍规律不是无组织地对证用药,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有临床实践证实、有辨证论治特点地配合用药。它能体现具体的治法,示人以规矩,便于学和用。掌握了常用的组方配伍方法,犹如在中药和方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中药与方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者能够执简驭繁,纲举目张,把握全局,较容易地理解每首方的组方意义,以指导临床组织方剂。因此,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介绍每首方剂的组方配伍意义,更应注重配伍规律的探讨,善于从总体上把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对方剂组成、功用、主治等记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组方能力和水平。3立足教材,博采创新《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中所载方剂1
5、82首都是从著名医籍或方书中精选出来的,不论在组方配伍还是在临床运用方面,大多各有特点和优势,具有一定代表性,故常被视为经典名方。作为方剂学任课教师,除了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外,熟悉教材,透彻地领会大纲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讲好本课的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学时分清主次,确定重点,全面思考,精心安排,这样才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课程。课前准备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应参阅相关学科的有关资料,广收博采,扩充创新,以拓宽知识面。对于方剂学的这些新知识、新内
6、容,客观上来说,教材是很难及时全面地反映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弥补教材的滞后与不足,并将这些新知识准确地传输给学生。此外,还需要认真地写好教案,而且教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反复修改,不断充实和完善。对于教材中不足或错误之处,要妥善处理,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以确保将这些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4联系基础,架通临床《方剂学》是被公认为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交叉和过渡学科。在理、法、方、药中占有重要的一环,它既与中医学的基础学科(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有联系,又与临床各科(内、外、妇、儿、五官等)有关联。因此,在
7、讲授相关章节具体方剂时,有必要使学生对这一章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这样示教新的知识时学生较易接受。在授课前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内容,让学生去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中药、中医诊断等内容,然后下次上课时采取提问,或一起复习的方式进行温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以突出其实用性。这不仅要求在课堂讲授中紧密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教学,而且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法到本校门诊或医院见习,增强学生的处方意识,寻找适合的临床病例让学生直接亲身体验,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好地统一。5网络教学,形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