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16095
大小:46.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2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区别: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评价指标运输成本中中高低很低运输速度快快很快慢很慢频率高很高高有限连续可靠性很好好好有限很好可用性广泛有限有限很有限专业化运输距离中、长中、短很长很长长运输规模大小小大大运输能力强强弱最强最弱1.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1、提高速度2、提高载重3、智能化4、环保化1.3、简述自己对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含义的理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基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
2、交通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运输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组织形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含两个系统:一是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交通运输基础网络系统,这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交通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交通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二是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交通运输服务和体系效应、效率最终体现的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充
3、分体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1.4、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1、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当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2、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模式。3、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增强有效交通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4、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地发展交通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1.5、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1、交通运输工具2、通路3、场站4、动力5、通信6、经营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分为三个层面:战略规划、网络规划和工程规划。2
4、.2、简述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目标:1、适应中国现实国情需要,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2、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进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均衡发展。3、大力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优势。4、提升交通运输能力。3.1、交通运输需求的数量特征1、有限性2、阶段性3、时间上的不均衡性4、空间上的不均衡性3.2简述影响旅客运输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1、人口及分布状况。2、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3、工农业布局的变化。4、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5、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交通运输网的布局。6、国家政策及社会动向3.3
5、、交通运输需求弹性交通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交通运输需求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即交通运输需求弹性,也是研究交通运输需求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交通运输需求弹性对于运输企业分析确定自己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和政府机构制定运价的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3.4、交通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1、
6、Ep
7、=0,即完全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运价怎样变动,交通需求量保持不变。其需求曲线是宇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2、
8、Ep
9、=无穷,即完全有弹性,运价保持一定水平不变,需求量可以无限增加,而一旦高于既定的运价,交通运输
10、需求量即为零。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垂线。3、
11、Ep
12、=1,即需求是单元弹性,它表示运价每变动单位的百分率,导致交通运输需求量变动同样的百分率。其需求曲线是为一条正双曲线。4、0<
13、Ep
14、<1,即缺乏弹性,交通运输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小于运价变动的百分率。具有这种弹性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且斜率比较大。5、
15、Ep
16、>1,即富有弹性,交通运输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运价的变动的百分率。具有这种弹性的需求曲线比较平缓且斜率较小。3.4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1、交通生成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4、交通分配预测
17、4.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任务是: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定量分析,在分析、评价现有的综合运输网络状况,找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客货流量分布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特征,提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空间布局,确定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分担与配合关系,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方案,评价各方案中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资源占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选择最佳规划方案;然后列出分期实施的项目建设序列,并提出发展政策与实施保障的建议。4.2综合交通运输
18、枢纽场站布局的基本要求1、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施的布局,应服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2、充分保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3、方便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城市的不良影响。4、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最好采用立体空间分层布置,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流5、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内外的导向信息(指向、轨道交通时刻表)应严格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