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043
大小:52.2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7-14
《青少年网络社交的潜在危险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网络社交的潜在危险摘要: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笔者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一级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检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关键词: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认知,正确引导前言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部门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几年前,因特网在我国还是专业术语,而今这个巨大的信息浪潮已冲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等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正在成长为
2、个性成熟意义上的“自我”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机会,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自我及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形式。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自我形成发生障碍,就会造成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将探讨网络交往中的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一、网络交往主体的特征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00年中国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5个城市的青少年中,现实和潜在的网络用户占
3、青少年总数的78.7%(上过网的青少年游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有40.8%);在网络功能的使用方面,使用率最高的三项功能分别是网络游戏(62%)、聊天室(54.5%)和电子邮件(48.6%)。由此可见,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的主要是人际交往,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少年渴望最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要突破地域、文化、年龄的界域扩展交往圈,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给青少年主动地跳出自我生活的小圈子、而向多元世界的机会。于现实生活14中人际交往相比,网络交往主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一)虚拟交往情境
4、凸显主体选择性虚拟性是网络交往最大的特点,这种交往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虚拟的情境中主体是否参加某一“社团”,是否与他人交谈完全是随性的,如果不想再交谈下去,只需鼠标一点关闭窗口即可,而无须有任何的“情感债务”。主体的选择性不仅表现在可以选择交往对象,而且表现在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扮演成想象中的人物,充分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可能满足的好奇心,最典型的就是对异性角色的体验。青少年有着很强的猎奇心理,他们渴望体验各种新奇的事物,而在制度化的学校里现有机会来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青少年处在既定的“角色”之中,他们的行为时时处处受到社会期望的
5、规制。网络不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它的匿名机制使青少年的自主选择性达到最大化。(二)交流信息缺失条件下主体的平等性在真实的社会情境,我们从别人的服装、语言、神态以及行为方式中能大致猜测其身份,而在网络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可以识别的身份的“社会情景暗示”,人们只能从计算机屏幕上闪现出的文本判断他人,而文本是可以任意制造的,于现实生活相比,交流主体之间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从而也实现了一种新的平等—交流信息缺失条件下的平等。因为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交往主体反而会以一种比面对而更加亲密的方式交往,可以打破禁区,无话不谈。对于
6、那些不要求有过深人际交往的人来讲,这种形式可能是最合适的。同时,因为缺少了必要交流信息,人与人相互所留下的印象也是不完整、不真实的。“缺少这种非语言行为暗示,信息的发出者很难通过信息表达某种情绪,展示个性,交流者享受更多的自由却较少得知对方的个性。青少年14时期,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也是认得思维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起来。在小学阶段始终保持的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权威性”已不再存在,他们会说“我不再相信老实了。他们轻视权威、喜欢尝试,需要自我表达。网络给力他们无需讲究师道尊
7、严而一吐为快的市场,所以他们非常乐意在网络上最佳化的表现自我。(三)主体之间以“感觉”而非实在的方式互动网络创造了虚拟的时空,“它让主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环境,它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数据能力,及时地跟踪处理在主体感觉器官上的输入与输出的信息。网络的感觉环境与现实的物理环境有着本质区别:一是人们在网络中确定他人作为客体存在的依据是主体的感觉性,而不是物理的实在,二是网络技术克服了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时空局限,使得远程、高度互动的交往得以实现。网络中感觉性的互动方式打开人们认识他人的新视窗。在真实的生活中,主体与他人的交往时有时空限制的,信息
8、是较为完整、客观的;而网络互动则中,主体只能得到对方发来的文本,只能凭这些支离破碎的文本来感觉对方的存在,想要了解这个“他人”的相貌、性格、思想,只能发挥自己想象力,完全主观地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