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8825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手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手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作者:白建忠,张亚东,王奕,鲁怡然【摘要】目的寻找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小切口剥离足母收肌止点,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治疗中度足母外翻患者16例(22足)。结果随访0.5~2.0年,疗效评定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足母外翻;外科手术;切开足母外翻是女性足部常见畸形,治疗足母外翻虽有一些非手术疗法,但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度足母外翻多采用McBride手术方法治疗,但需将足母收肌止点切断向第一跖骨头外侧移位固
2、定,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我院采取小切口剥离足母收肌止点,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治疗中度足母外翻16例(22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22足),均为女性;年龄为30~58岁,平均37.3岁。其中双侧6例,单侧10例。术前表现为足母囊炎疼痛较重,体检足母趾明显外翻畸形。X线片显示,足母跖角28°~40°,平均31°;跖间角10°~20°,平均11.7°。22足均有跖趾关节内侧滑膜囊肥厚,不同程度足母囊炎表现,X线片均显示腓侧籽骨外脱位,无骨关节炎表现。2治疗方法2.1病例选择足母囊炎疼痛较重,足母趾明显外翻畸形,X线片显示足母趾近
3、节基部自跖骨头向外侧半脱位,无骨关节炎表现。2.2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在足母趾外侧趾蹼处与足内侧缘平行作一0.5cm切口,用小骨膜剥离器紧贴近节趾骨将足母收肌联合腱止点剥离。在第1跖趾关节内侧作一长4cm的纵向弧形切口,弧顶突向背侧,用深筋膜及部分滑囊做一个蒂在近节趾骨的舌形瓣,显露跖骨头内侧增生骨赘,沿跖骨头软骨边缘切除内侧骨赘,将跖趾关节内侧舌形瓣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均以50尼龙线缝合,将足母趾固定于矫正位包扎。2.3术后处理2周拆线开始活动足母趾并逐渐行走,配合体操锻炼,6周后正常行走。3治疗结果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
4、标准[1]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疼痛完全消失,足母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HVA)小于15°,伤口甲级愈合,无行走痛,能穿平跟或高跟鞋。良:无疼痛,能行走1000米以上不痛,能穿高跟鞋,无复发;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差:a)术后复发;b)行走痛;c)HVA大于20°;d)伤口处皮肤不愈合及足母囊再形成;e)仍只能穿较宽的鞋;f)有骨坏死征象;g)骨不愈合。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年,优20足,良2足,优良率100%。4讨论4.1足母外翻的病因病理足母外翻是足骨第一序列最常见畸形,其病因有人报告50%来自遗传,但后天因素不容忽视。陈
5、晓欣等[1]统计显示新生儿足母外翻几乎为0°。随着年龄增长,穿鞋行走是造成足母跖角增大的主要因素[2]。一旦足母跖角增大,将导致足母趾、第1跖骨受力失衡,足母内收肌挛缩,牵拉足母趾挤压跖骨头外侧,同时内侧关节囊牵拉跖骨头内侧,二力共同作用,使跖骨头向内侧移位,导致跖骨内翻。此时足母伸肌、足母屈肌牵拉方向偏离第1跖骨轴线,形成弓弦,加大了足母外翻力量,当外翻角超过30°~35°时,随之发生足母趾旋前,足母展肌腱向跖侧滑移,足母短屈肌及其内籽骨向外移位,外侧籽骨可部分或全部进入第1、2跖骨头间隙内。由于足母展肌是唯一能够对抗足母外翻的力量,它的变位,使这一力量大大
6、削弱。足母外翻使第1跖骨头内侧高突,长期刺激导致足母囊肥厚骨赘增生,形成足母囊炎。4.2本术式的优点根据足母外翻的病理机制,解除导致足母外翻的动力因素,就成为手术的关键问题。传统McBride手术将足母收肌肌腱缝合于第1跖骨头外侧关节囊骨膜上,操作复杂,创伤大;若固定不牢固,过早活动,容易撕脱;制动过久,将导致跖趾关节僵硬。本术式采用小骨膜剥离器紧贴近节趾骨将足母收肌联合腱止点剥离,通过明胶海绵自远端向近端填塞推压使足母收肌联合腱止点与跖骨头部外侧紧密相贴,即达到了McBride手术将足母收肌肌腱缝合于第1跖骨头外侧关节囊骨膜的效果,又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术中
7、注意尽可能将足母指内收彻底松解联合腱,第1跖骨头外侧尽可能用骨膜剥离器刮出毛糙面以利于与联合腱黏合。沿跖骨头软骨边缘切除内侧骨赘,将跖趾关节内侧舌形瓣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可有效改善外翻畸形,有利于足母囊炎的治疗。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体操锻炼可有效防止复发。4.3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本手术为软组织手术,除第1跖骨严重内翻,术前挤压前足不能使其明显内收,第1跖骨头关节面明显外倾及合并跖趾关节退变者均可采用本术式治疗。【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