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75499
大小:30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松江区方塔小学江敏[摘要]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不强。这与教师跨文化教学理念偏颇,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和缺乏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真实环境等因素有关。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立足跨文化教学,积极探求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研究我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义务教育
2、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还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可见,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关注英语教学
3、中的跨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改进跨文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概念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和解读在1967年美国著名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是指有着具体社会和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有效、恰当交流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如何说,这都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相关。11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简言之,跨文
4、化交际就是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际时,就有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误解,甚至发生交际冲突。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地表现在社会语言规则或语言使用规则方面。为此,有学者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工作。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小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正确得体的交流活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于使用语言的语法正确性,而且还体现于语言行为的得体性。学生需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趋向和社会规范
5、,并与本国的文化背景相对比,努力运用各种跨文化技巧,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二、问题透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缺少对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经常会出现交际不地道或者“公式化”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交际瓶颈”,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一)文化背景模糊化中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趋向、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这条鸿沟是不可忽视的。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在我国,熟人之间或初次相识的人之间问问题往往很随便,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年龄(age)、婚事(marriage)、工资(wage)、体重
6、(weight)等。但在国外,特别像是在欧美一些国家,这样问别人问题,会令对方很反感。与西方人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等话题是非常明智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哪些话题是我们可以谈论的,哪些话题是禁止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二)回答问题格式化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的回答往往被固定,很多时候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如问“Howareyou?”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往往是“Fine,thankyou.Andyou?”不管他今天心情怎么样,都是同样的回答。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Howareyou?”的回答进行深入的扩展。如心情很好的时候,回答“Cool!”
7、或“Verywell!”心情一般的时候说“Notbad!”或“Justsoso!”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将回答11问题格式化,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使交际陷入公式化,毫无交际的趣味可言。(三)读与说汉语化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有它的情感色彩和它的语音与语调区分。因此,我们应注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培养。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用中文的思维方式提问和回答问题,出现“读与说汉语化”。学生会一遍一遍地模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