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ID:25675465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2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_第1页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_第2页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_第3页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_第4页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文章摘要:本文以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成是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的。在殷商及其以前人对天地鬼神的畏惧时期,中国古典建筑以亲悦鬼神为目的为特征;在周及先秦两汉人对天地鬼神的敬而远之的时期,古典的园囿象天而建制,充满着趋吉避凶的功利主义理念;在魏晋以后的玄学对自然的祛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制有了美的法则,形成了自己追求意境、追求幽曲的审美风格,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成熟;在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对自然的彻底地祛魅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转向了西方几何化理性化的风格。关键词:畏敬美理性园林一园林艺术以模拟自然山

2、水为目的,因此,它最突出最集中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它即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至某个阶段上的产物。因此,研究园林艺术首先必须从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谈起。中国园林艺术也正是在中华民族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以致走向成熟的。在中国古代人与天的关系上,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都做过论述,但多是从观念形态或个别观念形态进行的探讨,如儒家的天人关系、道家的天人关系等,较为全面的系统的阐述的有郭沫若的《论先秦天道观的进展》、李泽厚的由巫而史说以及徐复观等人的天道下落说等等。但较少有人在人对天的情感关系上进行探讨。李泽厚先生曾做过

3、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在其《美学四讲》中,他以中国为例把自然美的诞生放在“自然的人化”的历史中进行认识,将天人关系大致分出四个时期,他说:最早是神秘恐怖的神话阶段,从殷周铜器上的饕餮图纹、《山海经》里的众多怪异到《楚辞招魂》里的四方不可居留,以及包括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故事,展示的是一个自然与人相敌对相抗争的世界。以后便是寄托幸福生活和长生幻想的世界。从秦代的求仙活动到汉赋里对皇家园林的铺构描绘到汉画像石里的自然景物和劳动场面,也一直到谢灵运的山水诗篇,等等,它们主要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直联系着的自然,是生活或人力加工过(狭义自然人化)和

4、幻想加工过的自然。陶潜的《桃花源记》是这两者的并行不悖的交织。再后便是本色的自然阶段了。不再增添神话的或想象的内容,也不再作为生活图景和背景,也不再作为寓意或象征,大自然的山水花鸟以其自身作为人们赏心悦目、寄兴移情的对象。它们已从各种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其自身的色彩、形体、容貌、姿态来吸引人、感动人,成为人们抒发情感和充分感知的对象,它们表现为诗词书画各种情景和境界(“有我”“无我”),等等。最后是现代。现代并不排除上述三个阶段,而且还要保存它们;但现代毕竟是人进入征服宇宙怀抱宇宙的历史时期。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极大的扩展了。一种无垠辽阔的时

5、空感受所带来的哲理特征,将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美形态的出现。(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481-482页)在这段话中,李先生大致把中国古代的人天关系概括为先秦时的人对天的恐怖期、秦汉时的人对自然的加工幻想期、魏晋时的自然本色期以及现代的人对自然的征服期。这种划分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李先生只止于现象的描述,论述亦较粗略,没有对之进行充分地展开。本文欲接其话头,陈述笔者一管之见,在某些方面的不敢苟同之处亦一一陈出,而且与其从“自然的人化”的论述角度不同,笔者主要是从人对自然的情感关系处入手进行开掘。此外,亦欲借此机会谈一下它与中国

6、园林的生成关系。二在中国古典时期,人天的关系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从第一个阶段人对天的“畏惧”说起。不论是东方或是西方,早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表现为人与鬼神的关系,因为早期的自然皆已是人格化了的鬼神,因此最早的自然亦是附魅的自然。早期的人类由于其生产能力、智慧的低下,他们对自然知之甚少,自然界的风雨雷霆、地震、火山、鸷鸟、猛兽等等,威胁着他们的生存,震慑着他们的心灵,大自然作为一具有绝对力的人的对立面,使人类匍匐在它的脚下,诚恐诚慌地对之顶礼膜拜。这时的自然相对人类来无从说得上有审美的意义,而是人类所畏惧者。畏惧造就了原始的宗教崇拜

7、,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等等。在中国古代,这段时期主要集中在殷商以前的上古时期。殷人即是“隆祭祀,重鬼神”的。殷王事无大小必卜之于鬼神,以预测吉凶祸福,作为一切行事的指南,甲骨文内容的绝大部分就是卜辞。从那些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殷人对他们的至上神“帝”诚恐诚慌的崇拜。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中国的早期的建筑与之相应亦谈不上有什么美的意义,其园囿多用于饲养畜禽,纯为实用而设,而且除了为实用居住的建筑外,其它的建筑多有娱神的功能。如古人认为,在山的高处,是人与神的相接处,因此,人们往往在便宜处仿山而建造灵台,以便人们能由此通神而与神相接近来获取神

8、的福佑,如《左传·昭公4年》载:“夏启有钧台之享。”《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海外北经》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