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

ID:25664281

大小:7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2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_第1页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_第2页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_第3页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_第4页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关于如何界定台湾新文学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的问题,王诗琅、叶石涛、河源功等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论述。王诗琅认为.L.1924~1930年是台湾新文学的萌芽期①,叶石涛称1920~1925年为摇篮期②,而日人河源功则以1922年中国大陆新文学理论波及台湾到1931年普罗文学兴盛为台湾新文学的抬头期③。这些分期都有各自的立论基础。但笔者以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端应以1920年仿照《新青年》的《台湾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在《台湾青年》的创刊号上,即有陈■的《文学与职务》第一次在台湾明确提出白话文运动之必要,此后的新文学运动即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而

2、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则直接导致新生的台湾新文学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性事件。因此,笔者以1920~1927年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生期,本文也将限于这个范围论述鲁迅对台湾文坛的影响。  一、以启蒙为目的的白话文学  运动和鲁迅的初步引介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关于如何界定台湾新文学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的问题,王诗琅、叶石涛、河源功等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论述。王诗琅认为.L.1924~1930年是台湾新文学的萌芽期①,叶石涛称1920~1925年为摇篮期②,而日人河源功则以1922年中国大陆新文学理论波及台湾到1931年普罗文学兴盛为台

3、湾新文学的抬头期③。这些分期都有各自的立论基础。但笔者以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端应以1920年仿照《新青年》的《台湾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在《台湾青年》的创刊号上,即有陈■的《文学与职务》第一次在台湾明确提出白话文运动之必要,此后的新文学运动即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而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则直接导致新生的台湾新文学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性事件。因此,笔者以1920~1927年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生期,本文也将限于这个范围论述鲁迅对台湾文坛的影响。  一、以启蒙为目的的白话文学  运动和鲁迅的初步引介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关于如何界

4、定台湾新文学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的问题,王诗琅、叶石涛、河源功等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论述。王诗琅认为.L.1924~1930年是台湾新文学的萌芽期①,叶石涛称1920~1925年为摇篮期②,而日人河源功则以1922年中国大陆新文学理论波及台湾到1931年普罗文学兴盛为台湾新文学的抬头期③。这些分期都有各自的立论基础。但笔者以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端应以1920年仿照《新青年》的《台湾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在《台湾青年》的创刊号上,即有陈■的《文学与职务》第一次在台湾明确提出白话文运动之必要,此后的新文学运动即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而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则直接导致新生的台湾新文学运动遭

5、受重大挫折,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性事件。因此,笔者以1920~1927年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生期,本文也将限于这个范围论述鲁迅对台湾文坛的影响。  一、以启蒙为目的的白话文学  运动和鲁迅的初步引介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与台湾社会运动和文化运动有着紧密的关联。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以后,台湾的社会运动、文化运动不断兴起,前期主要表现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而以近代思想为背景的新文化运动的勃兴,是1910年以后的事情④。黄得时以1911年4月梁启超的访台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端。⑤梁启超的台湾之行对于台湾这一洼止水,投下一个石头,使它荡起涟漪,对台人的民族意识予以鼓励

6、,加强其向心力,对于思想学问方面则有开通风气、振聋发聩的效果。⑥具体而言,梁启超对台湾知识分子的影响表现在政治运动、思想文化及民族情感等诸方面。梁启超曾劝告林献堂等人不可以文人终身,而后,林献堂便投身政治及民族运动,以争取台湾自治、教育平等为个人职志,采取温和不流血的合法抗争方式去推动政治、民族运动。之后,经过新民会、台湾青年会、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及台湾文化协会的创立,台湾本岛的政治文化运动迅速展开。在新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文学上也提出相应的改革旧文学的要求。  日据初期台湾文学以专事雕琢词句、拈题竞技的击钵吟为主。击钵吟源起于台湾建省初期流传于民间的诗钟,割台后,前清遗老■傺无所

7、适,不得已而以诗自晦,借浇块垒⑦、并经由日本殖民当局的刻意鼓励提倡,一时间结社联吟的风气兴起,诗社林立,蔚然成为文坛主流。尽管以传统汉诗为主要内容、遍及全岛的汉学运动曾具有文化抵抗的意味,但由于殖民当局的刻意迎合与收买,其末流所趋,则变成徒事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甚至堕落到沽名钓誉,谄媚求荣的地步,遗民的风骨既失,去原意又远,深为有识者所不齿⑧。在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台湾的文学与文化观念也发生变革,文学不再被作为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游戏,而应担负起文化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