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

ID:2566406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_第1页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_第2页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_第3页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_第4页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维护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因而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标准疗法之一。然而当前应用的溶栓剂仍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特异性差,要达到完全溶解血栓的目的,常需较大剂量连续静脉给药,因而增加了全身纤维系统激活致出血的危险性。如何将栓剂特异性靶向到血栓部位,一者提高溶栓效力,二者降低全身出血等副反应,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决溶栓导向性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途径,兹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靶向溶栓剂的构建  近年来,运用分

2、子生物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对现有的溶栓剂分子进行重组和修饰,通过增加纤维蛋白结合位点或将溶栓剂与特异性抗体连接,构建了很多新型的,特异的靶向溶栓剂。  1.1t-PA/u-PA杂合体:t-PA和u-PA是两种主要的生理性纤溶酶原活化剂,均可通过裂解Arg-Val键而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但二者又有其各自的特点。t-PA具有对纤维蛋白特异性亲和作用,这是由于t-PA分子的环饼结构域(Kringlez)带有一个赖氨酸结合位点(LBS),可介导与纤维蛋白结合;u-PA对纤维蛋白没有特异性,但对纤溶酶原具有很强的专一催

3、化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二者的长处,Agnelli等[1]构建了由来片t-PAa链及u-PA的丝氨酸蛋白酶部分组成的杂合体,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其溶栓效力提高了3-16倍,循环半衰期延长6-20倍。但也有些类似的杂合体并显示出纤维蛋白特异性亲和性。Novokhatry等[2]通过差异扫描测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研究了这种杂合蛋白分子内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t-PA的LBS与来自u-PA的leu144-lys157的残基结合,从而封闭了LBS,使其与纤维蛋白的亲和性减

4、弱。  1.2特异性抗体靶向溶栓剂:利用单克降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高度特异性亲和作用来实现溶栓剂的靶向作用。一种方法是将抗体通过化学交联剂交联至溶栓剂分子上,但由于来源于动物的单克隆抗体的异体成分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故近来多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抗体结合位点和纤溶酶原激活剂催化位点的两种基因杂交后表达出融合蛋白,这样可以以人的免疫球蛋白代替大部分抗体的异体结构,减少免疫反应[3]。Holvoet等[4]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两个重组的杂合分子:K12G0S32和K12G2S32,前者是由scu-PA的低分子量衍生物

5、(Ala132→Leu441)与纤维蛋白片段D-二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片段Fv组成的杂合分子;后者是用Glu取体Asn88,从而使Fv脱糖基化。体内外溶栓实验表明:K12G0S32的溶栓效力较rscu-PA提高了10倍,而K12G2S32提高了2倍,但K12G2S32的血浆半衰期较rscu-PA延长了4倍。提示这种杂合的抗体靶向性PA不仅可增加特异性溶栓效力,而且可减少清除率。  此外,大量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的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后能积聚在多种动物的肺部。Muzykanktor等[5]根据一

6、特性,使用Streptavidin作用交联剂,将scu-PA、t-PA及SK分别与抗ACE单克隆抗体交联,动物体内实验表明,这些交联物对肺血管有特异靶向性,并且延长了在肺血管床滞留的时间,为肺栓塞的纤溶治疗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1.3t-PA/P-selectin融合蛋白:P-selectin是血管粘附蛋白选择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分子量为140kD的糖蛋白。P-selectin主要存在于血小板的a颗粒及内皮细胞的I)患者应用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降低死亡率。但大样本调查表明仍有20%-35%的病例溶栓失败。

7、而且还有10%-15%的病人出现再梗塞。近年来,主张对AMI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直接治疗。Grines等[16]对比了PTCA溶栓治疗的效果,二者可获同样的治疗效果;使用t-PA治疗的病人2%发生颅内出血,而PTCA组无事件发生。  应用局部导管直接给药或是经PTCA直接消除血栓是治疗血栓的最佳途径,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条件,而且对患者有一定创伤,不易普及开展。  4基因定位转移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日益发展,应用基因治疗某些疾病成为可能。Dichek等[17]在体外应用重组t-PA逆转录

8、病毒载体,转染动脉和静脉的内皮细胞,并在stent和Graft膜上培养,培养后的内皮细胞再植入动脉内,其血中t-PA的浓度可升高10-30倍,并持续2-3个月,可以有效防止实验性血栓形成与血管再狭窄。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能否将t-PA或prcu-PA的cDNA定向转移到血栓部位,使其在该处表达溶栓剂,发挥直接溶栓作用,进而防止再梗塞。目前仍未见成功的报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