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

ID:25653402

大小:7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1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_第1页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_第2页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_第3页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_第4页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二)商贾文人化的发生缘由这些商贾及具有商人背景的人,为何会做出向文人生活靠拢的人生选择?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具体和特殊的原因,但这种转向仍有其共同的深层原因与发生契机:1、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随之思想文化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但传统文化仍处于强势地位,传统观念十分顽固,儒家思想对商人的蔑视甚至是鄙薄依旧浓厚,觉得商不如士、不如文者也大有人在。以传统观念来衡量自己,商贾感到尤不自信而承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在旧文化的逼迫、挤压下,他们随时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商人形象

2、,向传统思想屈服,甚至迎合、妥协,曲折地使自己得到社会认可。于是在科举途中倍受挫折以后,经济上较富裕,文化上有基础的商贾及其子弟,汲汲走上了从文之路,以寻求自我表现,宣泄才能之机会。如一首诗中说道:吴郎生长新安里,羞作新安贾人子。但将十指走乾坤,不拥千金老廛市。少好篆书还好真,三叹古意今沉沦……双螭小印润黄玉,雕镂精绝天工均……[71]这一群人中的确有不少人是“羞作贾人子”,才改弦更辙,做了文化人。这是商人及其子弟迫于卑视商贾的传统势力而作的一种历史选择。2、明中叶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当时市场活跃

3、,商业繁荣,使商人有了比较丰厚的经济来源,其社会地位也有所上升,有一部分人基本达到了“自足”的境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文化生活愈加丰富,人们的需求从单一走向多元。在环境的诱导下,有一部分商人及其后代,千方百计想挤入上层文化圈。在不可企及时,他们逐渐作出了个体自适性选择和倾斜。尤其是浸染在江南这样一个人文渊薮之地,方用彬及其同仁们,出于自娱和怡人的需要,出于对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热爱和对个人生命的珍惜与享受,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种自在自为,又不失为高雅的商人文人生活。(三)商人文人的类型特征从

4、以上的列举和分析来看,这个群体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1、他们大多以经商所得投入文化事业,所以“书香”与“铜臭”在他们身上基本合一,物欲与情趣在其价值观中也大体并存。2、他们珍视自己的文人地位胜于商人身分,有时会以文化活动作为掩盖其实施或抑制真实愿望的方式。史籍与文书中记录他们文事及其业绩颇为详赡,而对其经商的细节却多有忽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晚明史籍将有些文人混迹商贾队伍,常常说成“隐于商”,如上文所提的马电:有人说他:“商隐习舻艘,酒德胜杯斚。篇诗出清恬,容止具安雅。”[72]山人俞安期访郝仲隆于李坪,也

5、说郝氏“商隐”坪上,但“工声诗,精内典”,因而赋诗赠之,诗中言:十年商隐独称廉,颂酒耽诗兴转添。卢女乞书金缕曲,楚伧解问水晶盐……[73]也有被称为“市隐人”[74]的。对商隐,明末同出身于商人的赵南星有一解释,他说:世之论者,见牵车服贾之中有贤人焉,则曰是商隐也,此由好仕进遂以概天下之人……(商隐者)大都士其迹,而商其意,且非商之类正意也。[75]他认为,人们往往从仕进的角度来评判天下人,所以看到商贩队伍中有才德之人,就称其为“商隐”。所谓商隐人,士是他们的表面现象,商才是他们的真实意愿,但这还非其“正

6、意”(他指的正意是什么,这里未加说明,但从上下文看,正意可能是指渴望做贤德之人)。当然,对此绝不能一概而论,赵氏之话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也待考证。但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这些商贾文人及其子弟,只要与文搭上了边,多半更愿意被称为贤人、文人、士子、儒侠、处士,甚至山人,而不是商贾。他们的商业行为亦往往被其文艺才能所掩盖。这里既有他们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亦是世道使然。3、商贾文人文化活动之目的,大体可借用晚明沈德符形容武臣好文的说法,“不过聊以自娱耳,非敢艺坛建旄鉞也”[76]。他们中稍有成就或较知名者,大多得到文坛

7、名士、闳儒大僚的引领、指教或奖掖。如方用彬及其身边的这批人,无不在汪道昆的羽翼下才稍成气候;如童佩,曾受业于归有光,王世贞、王穉登也给予扶持[77]。不然,靠自己的力量,这类人是很难扬名的。4、文化商人,倘若以经商为实质性的职业,或以其个人才能、意志、智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那么他们的文化则助益商业。如商人李廷芳,“幼业儒,于书无不涉(长业商)……卜居金陵,握奇赢以占消息。凡厥规为有大体、立纲纪、明约束、重然诺,一时怀策之士靡不推翁祭酒。”[78]其家业也必定丰饶。有文化更善于“握算计画,上佐诸父,下督掌

8、计,而业日隆隆起矣。”[79]还有我们的主角——方用彬,也曾将文化造诣与其商业、店务结合起来(方用彬经营文化商品,其文化理应是最有用处的),如此,文化委实推动了商业。这种情况明史中屡见。可我们这里所列举的不少人,他们热衷文事,经商只是为了治生养文(或利用父兄商业资金治生养文),文事才是他们生命依托。他们“志不在贾”[80]。甚至“心否计然之术。惟延访诸士人,乐闻礼义以自提式”[81]。上文提到的孙文郁,也说:“……使吾以贾起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