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

ID:25647401

大小:425.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1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_第1页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_第2页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_第3页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_第4页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有决定性影响,因而也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噪声和有害废气的排放。组织良好的缸内空气运动对提高汽油机的火焰传播速率、降低燃烧循环变动、适应稀燃或层燃有重要作用;对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空气混合速率,提高燃烧速率,促进燃烧过程中空气与未燃燃料的混合(热混合作用)有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组织良好的燃烧过程,开发具有高性能和低污染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动内燃机缸内气体运动方式涡流挤流滚流湍流一、涡流1、进气涡流定义: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有

2、组织的气流运动,称为进气涡流。由于存在气流之间的内摩擦耗损和气流与缸壁之间的摩擦,将使进气涡流在压缩过程逐渐衰减。一般情况下,在压缩终了时,约有1/4~1/3的初始动量矩损失掉。当活塞接近于上止点,大量空气被迫进入位于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内,使凹坑内的切线速度有所增加。进气结束时,汽缸内旋流速度的分布表明,小于某一半径时,切线速度随半径的增加而增大,速度呈刚体流分布;越过这一半径时,切线速度随半径的增加而减小,速度呈势流分布。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刚体流动明显增强,势流运动明显减弱,可以认为此时燃烧室凹坑内的旋流运动力刚体流。进气过程所产生的旋流可以

3、持续到燃烧膨胀过程。在柴油机上,进气涡流主要用于增强喷油油束与空气的混合,提高燃油与空气混合速率,这有助于柴油机的快速燃烧。在汽油机上,进气涡流主要用于增加火焰传播速率,实现快速燃烧。进气涡流的大小由进气道形状和发动机转速决定。2、进气涡流的产生方法采用带导气屏的进气门切向气道螺旋气道(1)采用带导气屏的进气门图5—1a强制空气从导气屏的前面流出,依靠气缸壁面约束,产生旋转气流。由图5—2b可知,由于导气屏的存在,使在导气屏占据的气门周长范围内气流不进入气缸,增大了导气屏对面的气流速度,从而形成对气缸中心O的动量矩。改变导气屏包角β的大小和导气

4、屏安装角α(OO’导气屏对称中心线与气缸轴线的夹角,见图5—2b)的大小,均可改变涡流强度。β角一般常选80—120°,α角在90-270°附近可望形成较强的涡流(两者产生的涡流转动方向相反)。1)由于导气屏减小气流流通截面,流动不对称,使流动阻力增加,充量系数降低。2)由于气门上有导气屏,为保证工作时气流的旋转方向和强度,进气门必须有导向装置,以防工作时转动,这都使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3)气门盘刚度不均匀,变形大,气门在工作时又个能转动,使气门容易偏磨,对气门密封不利。导气屏缺点切向气道形状比较平直,在气门座前强烈收缩,引导气流以单边切线

5、方向进入气缸,从而造成气门口速度分布的不均匀。它相当于在平直无旋气道速度分布的基础上,增加—个沿切向气道方向的速度(图5-2c)。切向进气道结构简单,在对进气涡流要求低时,流动阻力不大,但当对涡流要求高时,由于气门口速度分布过于不均匀,气门流通面积实际上得不到充分利用,气道阻力将很快增加,因此切向气道适用于要求进气涡流强度不高的发动机上。切向气道对气口的位置较敏感,泥芯误差对气道的质量影响较大。(2)切向气道(图5—1b)在气门座上方的气门腔内做成螺旋形,使气流在螺旋气道内就形成—定强度的旋转,其气门口处气流的情况相当于在平直气道出口速度分布的

6、基础上,增加—个切向速度,合成后的速度图(图5—2d)是一个对称图形。除了螺旋气道本身形成的动量矩外,速度分布图对气缸中心不再形成动量矩了,这种气道称为纯螺旋气道。(3)螺旋气道(图5—1c)事实上,由于在气缸盖上布置气道时,螺旋室高度值不能很大,气流流入气缸时必然会含有一部分切向气流的成分,因此实际使用的螺旋气道中的空气旋转运动均由两部分组成。采用强涡流螺旋气道燃烧室的性能与气道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就大大提高了对铸造工艺和加工的要求,例如对气道泥芯的变形、定位、气道出口和气门座圈的同心度等必须严格控制。为了增加进气充量,气道的流动阻力越小

7、越好;气道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流动阻力和涡流强度;希望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有足够的涡流强度。3.气道的评定方法在稳流气道试验台(图5—3)上评定涡流强度的方法基本相近,一般采用叶片风速仪测量模拟气缸内涡流的转速或用角动量矩直接测出涡流的角动量,气体流量用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定压差法,在不同的气门升程下测量叶片的转速和气体流量。为使不同形状和尺寸气道的流动特性具有对比性,采用无量纲流量系数评价不同气门升程下气道的阻力特性或流通能力,用无量纲涡流数评价不同气门行程下气道形成涡流的能力。Q为试验测得的实际空气流量A为气门座内截面面积无量纲流量系数定

8、义为流过气门座的实际空气流量与理论空气流量之比dv为气门座内径n为进气门数目υ0为理论进气速度为进气道压力降,一般取2.5kPaρ为气门座处气体的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