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ID:25627864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1页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2页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3页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4页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freelin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连续不间断,直至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停止医嘱或患者死亡、自动出院。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模糊性问题或不确定因素时,再填写危重患者模糊问题调查表,并详细记录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疾病的诊断及病危或病重,并记录具体的问题、发生的时间等。当发现患者存在模糊性问题时,立即启动模糊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程序,即:当只有一个护士独立值班或抢救患者时,护士在执行医嘱的同时,迅速检索提取自己记忆中的经验、知识和信息—重组信息—

2、灵活类比—模拟识别—建立假设—确定目标—实施方案—总结经验—反馈信息—进入下一轮程序。如果遇特殊疑难患者或集体参与抢救和护理时,应遵循遇到问题首先科内会诊—检索信息—制定护理计划—拟定操作程序—组织实施—专人观察记录—及时反馈—发现新问题—进入下一轮程序。我们在应用模糊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模糊性思维独特的分析、推敲、评判、整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病因不明确、疾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除了常规观察外,主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交谈,充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层面的资料,认真做好评估,

3、然后用模糊分析、模糊评判的方法,整合模糊思维,做出明确的护理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症状体征特殊检查与诊断不相符、治疗措施缺乏可信度高的诊断信息、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不确定、没有抢救措施对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的患者,就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思维的灵活性,在问题面前,要迅速检索和提取自己记忆中贮存的经验、知识和信息,运用各种简化、压缩的逻辑形式重组这些经验和信息,对护理工作中的模糊问题随机进行灵活类比和模拟识别,并以各种想象、假设、推理、判断的整合形式,形成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操作程序,并认真进行实施。在非抢救护理

4、过程中,除了提取个人的信息外,及时通过专业书刊、网络、集体讨论等渠道,查询最新的科技信息,汇集丰富的经验,以消除由于个人知识、信息的不足导致的模糊问题。在确认患者确实存在模糊问题时,首先组织本科室的护理骨干,共同讨论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并将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安排,以达到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进行护理会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信息整合,不断地检查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相关的信息,及时修定护理计划,使护理程序最接近患者的实际问题。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存在的缺乏对疾

5、病本身的认识和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等情况,由于患者或患者家属不能对疾病给予一个正确的认识,无法预测疾病的结果,因此就增加了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产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这对于危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整合模糊思维的同时,帮助患者或患者家属分析、寻找刺激框架的可利用资源,通过健康教育和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提高刺激阈值,降低患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提高心理调节能力。2结果在5686例危重患

6、者中,100%的患者及患者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有部分患者在病因、诊断、抢救、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同的模糊问题。除了在观察病例中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认识或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外,所有存在问题的患者共计167例,占观察总人数的2.94%。这些患者所存在的模糊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诊断、抢救、治疗和护理。我们在应用模糊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模糊性思维独特的分析、推敲、评判、整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清晰了的问题又进一步变模糊,从而使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模糊问题在清晰的思

7、维指导下,一个一个、一级一级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混合地逐渐得到解决,保证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各种护理缺陷或操作失误,使167例危重患者的护理均未出现任何护理缺陷。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能用模糊思维的方法迅速判断、分析、整合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指导实际工作,从而让患者的模糊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由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当,使我们的抢救配合、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均受到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度赞扬。3讨论1988年美国心理护理专家Mishel在护理杂志上发表了“疾病不确定感”的理论,引起了美国

8、护理界的广泛关注,相继有许多的护理研究转向了“疾病不确定感”。近些年我国卫生领域也开始注意到模糊理论在卫生工作中的作用,2000年于跃海等[1]将模糊理论应用于ICU应急方案的生成系统,卫生部北京医院护理部主任孙红于2003年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了《护理研究的新课题:疾病不确定感》[2]的文章,这充分说明了模糊性思维已引起我国医学界的关注。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就应具备明晰、精确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