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

ID:25620640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_第1页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_第2页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_第3页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_第4页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战后汽车文化与美国公路片的兴起开一万英里车穿越美国,你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肯定会比所有社会学和政治学科学研究加在一起还要多。鲍德里亚《美国》  美国社会学家)的主管甚至解释其公司的首字母实际上是代表我被移走了(IveBeenMoved)。社会达尔文主义进化理论提出,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发展,血缘关系的纽带便松弛了。这种差别最明显地表现在:古代社会的单元是家庭,而现代社会则是个体。[3]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是由个体而组织起来,个体在牺牲家庭利益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权力。  而这一经济发展在文化层本文由.L.收集整理面的

2、表征,则是所谓汽车文化的崛起。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更是成为现代工业的支柱产业。20世纪后半期美国真正进入汽车时代。1954年美国人已拥有全世界汽车总数的60%。  69.5%的美国人开车上下班。汽车文化很快改变了社会行为。一位评论家观察到,汽车的激增改变了我们的衣着、风格、社会习俗、旅游习惯、城市布局、消费者购买模式以及大众口味。[4]汽车成为美国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  汽车扩大了个人自由行动的空间和范围,可以制造出绝对自由的幻觉。它给予了人们极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使人类突破了体能限制,行动缓慢的人

3、对距离的天然恐惧感从此消失,不受轨道和航线的约束,不必与陌路人同行能在任何时候去任何地方,空间被征服,时间被主宰,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这种破天荒的独立、自由、解放、自信,正是人性最深处的呼唤。[5]这种自主权与流动性特性正应和了婴儿潮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带来了年轻人的文化空间。  在战后生活中,青少年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成长在和平环境里,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残酷的战争和经济萧条,也没有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观念熏陶和影响,属于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全新的一代。他们希望变革,渴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兰登琼斯(Landon  Y.

4、Jones)指出:美国历史上人数最多同时也是受到最好教育的男女群体开始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消极的生活周期,人的年龄越大,事情似乎变得越糟。与其向上攀升进入成人社会,这些人更愿意和自己的群体厮混在一起。[6]于是以汽车文化为表征的青年亚文化开始在战后美国社会涌现出来。  这一全新的汽车文化很快就在好莱坞电影中有了直接的展现。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处女作《美国风情画》(AmericanGraffiti,1973,更适合翻译成《青春涂鸦》)就集中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少年的汽车文化。影片开场就是几个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开着各种漂亮汽车,到处飙车、

5、追女孩的生活,应和了1954年马龙白兰度的摩托车叛逆小子(《野性骑手》Theiddot;迪恩的汽车叛逆小子。正如电影史家所言:汽车电影自问世以来,虽然以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频度在电影中出现,但与这种普及性不相称的是或许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所致它总是停留在配角的地位,从未成为过主角。以50年代中叶为界,汽车一旦放弃了自己交通工具的身份,仿佛化身成了人们为消解对存在本身感到的那不说荒谬也是无故的焦躁而抹杀自我的一种手段。象征着这种变身的发生的,毋庸置疑是詹姆斯迪恩神话。[7]由此,战后青少年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之下空虚寂寥的内心世界和脆弱无依

6、的情感状态,从马龙白兰度式外部的反叛,转而进入詹姆斯迪恩式的内在爆发。而所有这一切社会心理的变化,都在美国公路片中的得到了最为集中的展现。  无家意识与开车上路  《无家意识:现代化与意识》一书指出:现代过程和与现代化相伴随的机构尤其对美国人的现实意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来人们期望现代化过程使个人获得自由,现在它却使人在绝望感、挫折感、失范感中越陷越深工业社会中各种  形式的反主流文化运动表明非现代过程获得了发展。[8]家庭不再是天堂,相反更像一个冷漠无情的障碍制造中心。无家意识由此产生,甚至于将家庭看成一个病态玩笑,家与其说是庇护所

7、,倒不如说是一座围城。[9]在好莱坞,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1960)就曾清晰地说出(50年代末期)的家庭是一个压抑的恐怖场所。[10]  以《推销员之死》(DeathofaSalesman,1949)为代表,战后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将美国人塑造成了孤独的人群,他们内心空虚,百无聊赖,无法找到真实的情感与归宿。诸如詹姆斯琼斯(JamesJones)的《走向永生》(FromHeretoEternity,1951)、索尔贝娄(SaulBelloiddot;厄普代克(JohnUpdike)的《兔子快跑》(Rabbit,Ru

8、n,1961)等作品中的人物都像《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洛曼(an)那样备受折磨,在一个冷漠的世界中永远得不到满足。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语境下,以凯鲁亚克(JackKerouac)、金斯伯格(AllenGinsberg)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