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哲学本性之我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收稿日期:1999-01-22作者简介:丛大川(1943-)男,山东蓬莱人,大连水产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第21卷第1期济宁师专学报 2000年2月Vol·21No·1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Feb·2000文章编号:1004-1877(2000)01-0044-06马克思哲学本性之我悟丛大川(大连水产学院 辽宁大连116000)摘 要: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是科学的认知性掌握方式,故它不是科学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
2、思维观,而是人道评价性掌握方式。通过对实践的人道批判,将马克思哲学“意义”化、“价值”化、“人文”化、“理想”化、“境界”化、“人格”化、“自由”化、“未来”化,故认定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而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形态,即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本性;实践人道主义;“价值”化;“人文”化;“理想”化;“人格”化;“自由”化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含义和意义,对于后人是一个理解的问题,这种理解是根本不可能“一统”的。我有我的
3、理解,并相信我的理解是符合文本含义的,是具有当代意义的。马克思哲学的对象何在?马克思哲学的主旨若何?难道它真的是面向对象性世界以实证认知方法去揭示世界的规律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宇宙观、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思维观、认识观、方法论、逻辑学吗?它真的是人们所谓的各式各样的“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吗?对此我持坚决的拒斥态度!近年我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诸哲学文本进行了逐一解读和综合研究,获得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认定马克思哲学作为“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决不是那形形色色的所谓唯物主义现代形态,而是“人道主义”
4、的现代和后现代形态。近来我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历程进行了一番梳理、朗显出其孕育、萌发、生成、变换和发展的历程,即“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的人道主义(《博士论文》)、社会批判的自由人道主义(“莱茵报论辩”)、“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出发”的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扬弃劳动的异化为中介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巴黎手稿》)、“人的社会或社会的人性”的人道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定下来”的人道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
5、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人道主义(《共产党宣言》)、“随着人的全面发展”所实现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道主义(《哥达纲领批判》)、以“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道主义(《资本论》)、“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资本论手稿》)、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同上)、人类学历史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通过这一解读和梳理,我越来越觉悟到马克思哲学的对象不是对象性的客体世界(自然、社会、思维),而是人的意义价值世界
6、;其主旨不是为人类提供种种“科学观点”,而是为人类创意种种“应然观念”,如应然的“意义”观、“人文”观、“价值”观、“理想”观、“境界”观、“人格”观、“自由”观、“未来”观,为人生设计人生观、幸福观、苦乐观、爱情观、家庭观、人权观、死亡观、世代观。这种种应然观念不能靠科学实证手段和实然逻辑方法来获取,而只能靠属人的“应然辩证逻辑”对人的生活实践进行人道反省、审阅、批判来创意,故我曾提出“马克思哲学是对实践的人道批判”之意谓①。以此为据本文将从8个方面省悟马克思哲学的主旨,以表征我所理解的马克思
7、哲学。一、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实践的人道评价,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统一性关系中寻找人的生活的“真正意义”关于自己的新哲学的系列问题和基本问题及其“真正解决”,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如是说:—44—“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8、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②。这里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性共产主义,亦即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哲学观念。在这里马克思列出了6大矛盾和斗争,我称之谓6大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靠什么?靠对劳动的异化及所派生的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这一扬弃只能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扬弃”即辩证否定性的批判和超越,“占有”即批判和超越中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