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

ID:2559401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论文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现实生活

2、与数学学习、具体化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合理化使用,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文拟就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与同行共勉。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诱发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

3、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2、适度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最适度的问题。3、层次性原则。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

4、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4、共振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最充分的发挥。学生提的问题越多,说明其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

5、振,这应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二、如何构建创设问题情境1、以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类比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学生认知中最牢靠、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往往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知识作类比,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的“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类比,将画有一群家畜的图挂出来让同学们进行分类,这对每个同学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由此过渡到同类项的概念,非常容易理解。3、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6、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展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锥体体积均可用实验观察使学生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以通过平行线的作图或者通过度量同位角来发现。4、以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领会学好数学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八年级下册中“树的高度”测量问题对初中生来说,不仅现实,而且富有挑战性,通过对“树的高度”不同测量方案的探究,学生能够经历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愉快;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7、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5、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老师可事先准备好几组长短不一的铁丝,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摆一摆,看看哪些能摆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上述性质。三、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虽然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设置课堂问题情境时,设置的

8、问题不宜太简单,最好有一定的悬念或与学生的常规想法有冲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2、问题情境中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