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

ID:25587127

大小:6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1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_第1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_第2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_第3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_第4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摘要: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但长期以来,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教学时空封闭、教学手段单一、师范精神缺失的弊端。树立可用资源的丰富性、作用发挥的主体性、开发利用的示范性的课程资源观,采取案例拓展式、模块整合式、环境陶冶式的开发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开发方式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是有别于综合大学的标识性课程,教人为师的学科,对师范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就是这样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却成为广大师范生最不喜欢的课

2、程之一。公共教育学课程缘何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开发和运用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不力现状反思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目标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和运用水平。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有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开发不力的弊端,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一)教学时空封闭教学时间和空间是课程实施的最基础的条件性资源,它们的丰富程度和利用水平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和程度。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时空资源缺乏且利用低效是普遍存

3、在的顽疾。就时间资源来看,无论是“所给时间”(分配的时间)还是“所得时间”(有效学习的时间)都非常贫乏。目前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授课时间为每周2~3学时,每学时45~50分钟。在区区几十个课时内,学生要把愈来愈丰富、复杂、多样的教育概念、原理、技能等弄懂、会用,已经很难实现,更何况“所给时间”在分配上是单向的,是教师“讲”的时间,而非学生“学”的时间,那么“所得时间”所剩无几。就空间资源来看,集体教学是公共教育学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规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60~70人左右的专业型集体,它由同一专业的行政班组成;另一种是有100人

4、以上的特大型教学集体,它由同一专业的多个班级或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班组成,教学在“预置空间”(教室)中进行。将如此多的学生置于一间教室里,只能将学生“秧苗”式地“插”在固定的位置上,以便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容量。这样的教学空间是一种“指令空间”,讲台将教师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师一人可以面向所有的学生集中精力地讲,学生只能静静地听,默默地记,信息通道是单向的,几乎不存在什么“交流空间”“协作空间”“探索空间”。公共教育学教学时空资源的局限性、封闭性,只能使它所倡导的“主体性学习”“对话教学”“研究性学习”等理念沦为纸上谈兵。(二)教学手段单一

5、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互传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其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早已作为共识性的理论纳入教育学知识体系之中。但是与当下中小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改革相比,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手段显得如此单一和陈旧。许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一成不变的“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手段。毋庸置疑,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教育学知识、技能、经验呈现的有效载体,在学生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缺乏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的情况下,教材作为一种素材性资源,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三字一话”的基本功无论

6、在突出教学的科学性,还是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上述教学手段的容量、时空、效果等毕竟是有限的,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即使是用最合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1]何况,今日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凭借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的知识世界,为师生不断去界定和再界定文本以及不断发现意义,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2]丰富多样的文本,多姿多彩的实物,方便快捷的现代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资源的不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7、课程资源库。舍此,要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等目标,岂不是奢谈。(三)师范精神缺失“师范精神就是一种向着理想的教师形象奋发进取的精神。”[3]虽然它没有教学时空、教学手段等课程资源的可控、可感和可操作性,但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却有着比它们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内在推动力,正是这种师范精神在师范院校中统摄着、引导着校园内的方方面面,整合着、激活着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贯穿于、渗透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范生教育素质的形成。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师范院校不论是物质空间、组织制度还是文化氛围都不

8、同程度地折射出师范精神的缺失。当你置身于师范院校的校园内,除门口的牌子外,很难寻找出“师范风格”;学校有意无意地将“考研率”“调干率”作为衡量一个系科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琳琅满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