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

ID:255869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14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_第1页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_第2页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_第3页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_第4页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樱与梅----论中日两国生死观作者:韩喆指导教师:所在系部:外语系专业:应用日语年级班级:10级完成时间:2012/12/15前言中国和日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数千年中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日两国的文化同宗同源,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就生死观来看,两国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观念。日本人是一种注重自然的,感性的,带有审美意识的生死观。而在中国存在的是一种重视现实的,理性的,实用主义生死观。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中日两国生死观的不同。一、阐述生死观的含义《毛泽东选集》第3

2、卷第1004页曾提到,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生死观。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明确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

3、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二、日本人的生死观1、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是一个呈弧状分布的岛国。西侧隔着日本海和东海,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相邻;东侧与美国隔着辽阔的太平洋。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长期遭受着地震、海啸、火山、暴雨、台风等灾害。资源贫乏,大量依赖从海外进口。领土狭小,人口众多。因这一独特的恶劣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产生了孤独无助的心理,让他们在压抑中联想到死亡。宗教宗教与神道教是日本两大并存的主要宗教。神道是日本固有的自然宗教,但多数日本国人对神道的意义不感兴趣,因而给现

4、代日本人思想方面的影响不是太大。日本人生死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深受佛教净土宗的影响。佛教于6世纪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日本净土思想最早始于奈良时期。在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日本佛教各宗都提倡“宴离秽土,欣求净土”,说的是应该尽早离开这个污秽的世界,寻求极乐净土。目前,净土宗仍然很流行,在日本深入民间,并得民心。此外,佛教中还有一个苦谛,即生命充满了痛苦,甚至生的本身就是痛苦。它也根深蒂固的扎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生存压力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除了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的原因是由社会的生存压力带来的。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

5、的国家,其消费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日本的房价之高也令人瞠目。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即使收入比较高的白领阶层也只能买四五十个平方的小房子。日本人的工作压力之大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工作起来就像“勤劳的工蜂”,生存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工作,甚至引起“过劳死”。如此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容易产生悲观情绪。1、日本人生死观的特点1、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这和日本人的自然观相连。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简单的自然轮回,

6、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2、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这和日本人的集体观念相连。日本人一向把个人价值维系于其所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这样为团体而献身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古代,这种对团体的负责表现在对藩主的中心,现在则表现为对国家和团队的忠诚,这种以自己生命为团体殉节的精神非常强烈,时至今日虽然有所削弱,但仍然顽强的保留着。3、死是一种律己行为这和日本人的善恶观念相连。日本人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

7、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人本人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特有生死观。这和绝大多数文化中的善恶观是非观都大相径庭,也必定会继续遭到全世界人民的抗议和唾弃。2、死是一种律己行为这和日本人的善恶观念相连。日本人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人本人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特有生死观。这和绝大多数文化中的善恶

8、观是非观都大相径庭,也必定会继续遭到全世界人民的抗议和唾弃。3、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的生死观自古以来,描写樱花的诗就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这首诗《百人一首》录入的诗句了。原因在于,这首诗既描写了樱花的散落之美,又表达出了“物之哀”的情愫。这种感动自古以来就在日本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樱花在顷刻间竞相开放,有在顷刻间缤纷散落。花开的时候多少还有一些时间上的宽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