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兴趣之舟 扬个性风帆 营造自由互动的学习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乘兴趣之舟扬个性风帆营造自由互动的学习课堂论文摘要:如何促使全体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其愿学、乐学、爱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关键词:兴趣;个性;惰性心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俗语想必摘要:如何促使全体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其愿学、乐学、爱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关键词:兴趣;个性;惰性心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俗语想必老师都非常地熟悉,因为多年来它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训导学生刻苦、勤奋学习的至理名言。但是,在磨难面前一次次碰壁之后,就不断地有学生问:“老师,吃苦是走向成功彼岸的必经之路吗?”不是
2、,绝对不是!在“良药并不苦口”的今天,如何促使全体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其愿学、乐学、爱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高尔基曾经说过,“学习本身是一件伟大而且快乐的游戏,学生始终这样认为,直到我们迫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苦闷的,毫无兴趣可言。”现代教学理论也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日趋淡薄,学习状态、效果逐渐下滑的现状,参照中外教育界著名专家、学者的理论经验,结合我十余年来的教学实践,面对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凭借课程改革的春风,换乘
3、兴趣之舟;帮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高扬个性风帆;引导学生尝试着多问一问、多想一想、多议一议、多创一创,共同营造自由、互动的课堂,走一条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成功之路,并进行市级重点课题——“四点定位阅读法”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始终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目标管理方法,设计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会用,最终养成常“创”的系列课题实验方案。课题研究之初,侧重于通过质疑方式,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在讲述朱自清《春》一
4、课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春”为中心进行缀词句的质疑活动,学生从春风、春雨一直到“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讲解课文水到渠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时以学生最为熟悉的课本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习惯于认真探究为目的,循序渐进地从词语、句子、段落、结构到写作方法、写作风格等角度,巧妙设计针对性强、启发性强的练习,启发学生多角度质疑,做到会问、敢问、善问、常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第一阶段课题的研究,克服了学生在思想上、态度上、方法上存在着的“惰性心理”,初步
5、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二阶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训练学生登台讲、教,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相长中学语文。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要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逐步提高。我班张莉同学成绩名列前茅,且思维特别活跃,在我的教导、指引之下,勇敢地走上讲台,把对《我的老师》一课质疑、解答的过程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出来。虽然个别地方用词不是很恰当,条理不是很清晰,但学生的自主讲解代替了传统的教师对课文的枯燥分析,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水平,韩艳、郝书康同学的“我认为、我补充一点”弥补了张莉同学的不足,“我也补充一点”的呼声此起彼伏
6、,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精心训练、重点培养,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抓住有利时机,我在班里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均以能上台讲课为殊荣,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因为人数多、课时少,且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差距较大,于是我又制订了学习小组统一备课,组长指定人选执教的新举措,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做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转变、自我完善。第三阶段,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我开始侧重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
7、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桌之间发言—小组之间发言—班级发言,逐步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读者》《辽宁青年》《小小说选刊》等刊物中精选出30篇文章,引导学生主动地问、主动地讲,小组成员之间常常争执的不可开交。在不断的争议中,弄清了文章的主旨,辩明了文章的条理,品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练习中摸索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参与到学校活动、社会实践中去,结合身边的事、联系生活中的人,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丰富多采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