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84738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的论述,指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也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摘要:本文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的论述,指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也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创设问题情境是属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学习和教学数学尤其重要,笔者在
2、此仅作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作法。【案例3】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直线y=2x+m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此题一出示,学生的思维便很活跃,补充的条件形形色色.例如:①|AB|=4②若O为原点,∠AOB=90°;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了"状态”.1.4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
3、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案例4】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凭空说道理,学生是难以明白的,如果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给出下图:内含相交外离0R-rR+r同心内切外切显然会给学生一个非常直观易懂的圆与圆的关系结构图。1.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案例5】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
4、种内在的联系吗?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2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拚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x2=y得x2+y2=y+y2得x2+y2-(1/2)y=y2+(1/2)y得x2+(y-1/4)2=(y+1/4)2.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
5、,1/4)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1.6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案例4】双曲线x2/25-y2/144=1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B.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15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D.这样的点P不存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平时练习的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出示如下两种错误解法:错解1.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10.∵
6、|PF2|=5,∴|PF1|=|PF2|+10=15,故正确的结论为B.错解2.设P(x0,y0)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PF2|=ex0-a,由a=5,|PF2|=5,得ex0=10∴|PF1|=ex0+a=15,故正确结论为B.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若|PF2|=5,|PF1|=15,则|PF1|+|PF2|=20,而|F1F2|=2c=26,即有|PF1|+|PF2|<|F1F2|,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可见这样的点P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确的结论应为D.进行上述引导,让学生比较定义,找出了产生错误的在
7、原因即是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考虑条件||PF1|-|PF2||=2a,还要注意条件a<c和|PF1|+|PF2|≥|F1F2|.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1.7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案例4】在"曲线和方程"的教学中,对于"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的引入,可利用函数图象设计如下问题序列:①下列各图中哪些能作为函数图象?(无解析式)②如何修改可作为函
8、数的图象?③再添上图下的解析式,并问:图与式相一致吗?请改图形(或改关系式)使两者相吻合.④既然图象与解析式存在着这种对应的关系,怎样反映这种关系呢?至此,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