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84726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隋唐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的土地开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陂塘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福建建宁府地处福建东北部,府属各县均有水利工程。在明代,蒲城县的陂塘最多,达500余处。其次是建安县252处,松溪县140处,崇安县72处,政和县45处,建阳县41处,哑宁县32处。又如邵武府在明代中期有水利工程427处,灌田1236.94顷。明代末期,工程数量略有增加。终明之世,邵武县有陂塘133处,灌溉面积达827.9顷。其中灌田20顷以上的即有美蓉陂、灌陂、洒溪陂、大陂、饶家陂、神公陂、官田案口陂、鸣山陂、傅家
2、坊陂。泰宁县有陂泉32处,溉田近90顷。建宁县有陂泉111处,灌溉田地165.2顷。虽然此时江南和岭南地区的陂塘规模不大,但其数量确实很大,不容小觑。.L. 在中国古代所修建的陂塘中,芍陂是最著名的。芍陂是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前后由孙叔敖在安徽寿县主持兴建的中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当时安丰城(今安徽寿县南)一带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而当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孙叔敖组织当地人民将东面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到低洼的芍陂中,并修建五个水门,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通过调节
3、水流避免水旱灾害。后来他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以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可灌田万顷。此后,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王景任庐江太守,驱率使民,修起荒废,对芍陂进行了修治。献帝建安五年(200),扬州刺史刘馥兴治芍陂以溉稻田。建安十四年(209),曹操亲临合肥,复开芍陂屯田。曹魏齐王正始二年(241),邓艾在芍陂附近修建大小陂塘50余处,增加了芍陂的蓄水能力和灌溉面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一289),刘颂为淮南相,修芍陂,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刘义欣为豫州刺史对芍陂作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整治。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赵轨
4、为寿州长史,对芍陂再次修治,将原有的5个水门改为36个。北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张旨浚淠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使灌溉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明清两代对芍陂的修治多达24次之多,但规模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它的灌溉能力。 (3)沟洫 沟洫是田间排灌的沟渠系统,一般由总渠、干渠、支渠、毛渠组成。中国的沟洫在商周时代就已成系统。当时实行井田制度,对沟洫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在井田上必须修建排灌系统。该系统由畎、遂、沟、洫、浍等大小渠道组成,具有排水和灌溉的功能。三代之后,所修沟洫不计其数。如先
5、秦时期有漳水渠、郑国渠,秦汉时期有龙首渠、白渠、六辅渠等等。其中漳水渠和郑国渠是有代表性的。 漳水渠兴建于魏文侯时。公元前422年,西门豹治邺,破除河伯取妇的迷信,发动民众引河水溉民田,根据漳水落差大、泥沙多、引水口容易淤塞的特点,在漳水河道上修建了12座滚水坝。一百多年以后,邺令史起对漳水渠进行过修缮,扩大了它的灌溉能力,民大得其利,就连过去贫瘠的土地也成为膏腴。 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的渭北旱原上。关中平原水源充沛,物产丰富,号称陆海、天府。但渭北地区地势高亢,有大片的泽卤之地。公元前246年,秦王命郑国主持修建渭北水利。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建成了郑国渠。郑国渠
6、是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据《史记河渠书》记载:郑国渠西起泾水瓠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向东北注入洛水,长300余里。其干渠修建在泾河与洛河之间的渭北旱原上,沿途吸纳冶峪、清峪、浊峪、石川诸水,规模极为宏大。干渠上有若干引水大支渠。大支渠上又有许多用于灌溉的小支渠。由于它采用了川泽结合和利用客水的措施,利用流域内各种天然河道水流,对沮水浊水等水流多方汇聚,扩充水源,从而解决了长途供水输水问题。干渠选址于灌区地势较高的北山山麓,居高临下,有高屋建瓴之势,使大片农田处于郑国渠灌溉流域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灌溉效能。故史学家司马迁在评价郑国渠的作用和意义时说:渠成关中为沃野,
7、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4)水门 水门即斗门、陡门、水闸,是建在河床、湖岸或渠边,用来控制水位或取水泄水的闸门。水门一般用经过加工的巨型条石建成,也有用木头建造的。其形制多半是在渠道两岸相对砌出半圆形和半椭圆形的平台(即陡盘),高与岸齐。在两个陡盘相对的弧边上,预留下安设陡杆的凹口,在垂直的底部留一个洞,以备斜插陡杆之用。.L. 水门的历史也很早。在秦汉时期的历史十年至三十一年,开凿鸿沟,穿越泗、涡、沙、颍诸水,联通黄淮,又在黄淮之间形成若干运道,从而奠定了中国水运的基础。 秦汉时期较大的航运工程有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