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

ID:25551696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_第1页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_第2页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_第3页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_第4页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

2、第1 在《析危机心理能动性的正误》这篇文章中笔者曾经已经谈到:“所谓危机心理,概括起来说,不过是人们在面对‘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节’时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体人在面临‘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节’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了个体人在危机期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像身体一样,人的危机心理,包括了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出一个人的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另外,它包括已经逝去的危机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建构;在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危机(自我经历的或是他人经历的危机)的记忆。”同时,该文章还提出了危机心理

3、的能动性特征并分析了这个特征。而超社会制约性,则是人的危机心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一般说来,社会制约(包括环境、条件、制度、法规等等)对社会人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上;但对于人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则无法具有明显直接的约束力。通过SARS从疯狂肆虐到偃旗息鼓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面临“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节”的时侯,一些人往往很容易将此其看作“特殊时期”、“非常时期”,其举动和做法,也常常会是违反常规的。在“特殊”、“非常”的名义下,“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的意识及其动机行为便应运而生了;更多的人,出于危机期“随众”或“趋势”的心理特点

4、,随风而起、乘势而上,甚至还出现了盲目阻断交通、孤立某个区域的做法。于是,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制约的道德、规章甚至法律都显得不那么起作用了,由危机心理导致的超社会制约性的动机行为随处可见。可以说,这种超社会制约性,是人的危机心理的再一个明显特点。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人;众多社会人的观念,构成了社会的整体共同观念。任何游离于社会之外或“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观念,都是不会长久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只要人存在,它就永远都是这种产物。由于危机期社会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紧张、浮躁、惊恐、无助、张惶、无措”等特征,且

5、存在随众、趋势特性,所以很容易与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看法和习惯作为形成冲突。因此,这种超社会制约性特征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方式、方法、途径、内容等等),尽管也同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却始终处于一种超社会制约的、甚至可能与社会制约相抗衡的矛盾之中。还是用曾经用过的那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就两个跑到天安门广场去以身示众的自焚者来看,其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外泻心理的危机,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消极抗衡社会的态度或自残的方式,来昭示自己的心态(那些用“毒鼠强”滥杀无辜的举动也是明显例证);而就造成这类事件的某些官员(或是直接和间接的责任人)

6、来看,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其本身就反映出在危机问题上对民众“不关心其痛痒”的冷漠心理状态的超社会制约性——为了利益和面子(或是其他什么),独断专行、知错不改、一意孤行,最终将本来仅靠深入细致且带有人文关怀的工作就能妥善化解的矛盾,激化到恶劣影响社会的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两者,实质都属于一种“与社会制约相抗衡”的性质。辨证地看,世上没有一个人是与其他人完全相同的(只有相似或是相近),因此人的心理生成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特殊性;但因为同是社会人,所以其心理的生成又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又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共同性。因此,多数社会人大脑中产生的危机心理,可能形成社

7、会大面积的危机心理;而社会危机所导致的危机状况,必然要渗透或影响到诸多个体社会人的心理之中,助推个体社会人危机心理的生成发展。在这期间,政府(特别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领导者)在危机心理驱动下所采取的各种“关怀”、“安抚”的措施(特别是身先士卒地深入到普通人群之中的举动),很容易产生超过社会制约无数倍的“协调”稳定效果。这也是危机心理的超社会制约性特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人们欣喜地看见,每当在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危机心理反映比较明显的时候,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及时出现在心理忐忑不安的普通百姓身边——特别是出现在那些生活状况窘迫的弱势群体的人们面前,各

8、级政府组织也同时都会采取诸多减灾救灾的实际措施。这些与民同甘共苦的做法,不仅送去了关怀和鼓励,而且送去了改变危机状况的路径和希望。而这种“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表现,无不充分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起到了超社会制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当然,人们也不会看不见另外一些超社会制约性的消极表现:少数高高在上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供养却置群众疾苦于不顾的官员,拥有超普通社会人的地位,讲究超普通社会人的特殊,追求超普通社会人的生活,甚至想方设法地谋取超(贪占)普通社会人的利益。这种人尽管只是少数,但正是这种超社会制约的“视个人

9、权势利益至高无上,视广大民众疾苦如同草芥”的行为(尤其是权力寻租行为),造成或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