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

ID:25524605

大小:21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_第1页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_第2页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_第3页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_第4页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声音》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我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在《声音》单元存在几个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学中我试着用建立模型和制作概念图的方法去解决它们,现略述如下。疑难问题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也许很多老师都不认为这是个疑难问题,因为无论你是以直接讲授法教完此课,还是以阅读方法学这一课,亦或用探究方法教学这一课,上完课问学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他们都会对你说:“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然而,接下去你敲击桌子发出声音,问桌子怎么会发出声音?学生会回答,因为你敲击了,而不是桌子受到敲击产生了振动;当你击掌发出声音,让学生解释,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因为手掌在振动,空气在振动,他

2、们还是只关注到表面的原因——击打。这说明他们只是背出了一句话:“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却根本没有建构起这个概念。当听到声音时,他们脑中出现的表象,不是这个物体振动的图像,而是“击打”动作,概念水平依然停留在前概念状态:“撞击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概念建构的标志之一就是能用概念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策略】:1.建立振动的模型,认识振动是怎样一种运动。(1)观察描述钢尺、橡皮筋的振动状态,建立初步的振动模型。在拨动钢尺、橡皮筋,使其发声的活动中,让学生观察钢尺发声时是怎样的?橡皮筋发生时是怎样的?让学生用语言和手势来描述看到的现象,教师随机板画:钢尺发声时的状态

3、: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图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发声的钢尺、橡皮筋都在不断重复地作往复运动。再与只用力弯曲尺子,尺子不发声作对比,知道只有来回运动了尺子才发声。同样,把弹拨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与只拉伸橡皮筋不发声时的状态作对比,认识到橡皮筋来回运动了才会发声。(2)推测验证鼓、音叉发声时的运动状态,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建立振动概念。钢尺发声时在不断地来回运动,运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了。橡皮筋发声时也在不断地作来回运动,运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了。那么鼓、音叉发声时是否也在不断地作来回运动呢?我们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吗?怎样可以证明?这样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可以通过用手摸的方式来感觉鼓面、

4、音叉的振动,也可以借助泡沫塑料在鼓面上的跳动来证明鼓发声时,鼓面的确也是在作上下来回运动,音叉发声时,用手指轻轻接触,手很麻,说明音叉发声时也在快速来回运动。从而给出概念:这种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叫振动,并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2.利用概念图,认识“撞击”、“振动”、“声音”之间的联系。5E教学模式关于概念的转变中提到:“安德森(1987)认为,探究活动对概念的转变起很大作用,但是学生并不能自己完成这种转变。”教师要“提供应用和整合新概念的机会”“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新学习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将新概念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据此,在建立了振动模型,认识了振

5、动是一种不断重复地往复运动,建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初步概念后,教师应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应用概念解释,即5E(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中的第三步,从而帮助学生把前概念整合入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中。(1)师生互动,用新概念解释。①听音叉发出声音,解释: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因为音叉振动了)②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解释:为什么声音没了?(因为振动停止了。)③解释:敲击已经停止,为什么声音还有?(因为音叉还在振动)④最后制止振动,让音叉的音停止。⑤提升: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呢?(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利用概念图,建立

6、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是概念之间关系的可视化外部表征。【概念图1】概念图将新思想和经验与已存在的东西相联系或连接,有利于将信息置于长时间记忆系统,发展理解疑难问题二:音量与音高概念不分。根据以往教学发现,学生老是把音强与音高混淆,发一个响亮的音,他们就认为这个音声调高,听到低音却会认为声音小、弱。如何区分音高与音强的关系,教材是有铺垫的,那就是在第一课中描述轻轻击打和重重击打大小音叉、大中小铁钉的声音。大小音叉一定要充分发挥作用,铁钉用风铃管代替效果更好。但作为教师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探究的目标不是让学生会区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哪个音强,哪个音弱,那是音乐课的

7、事,科学课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也就是不同音高、音强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解决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加强感知。在教学音量概念时,借助录音机的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音量大,即声音强就是声音大,响;音量小,即声音弱就是声音小、轻。再让学生说说你在哪些电器上看到过有音量调节按钮,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学生对音量概念的理解。在音高概念的教学中,听音叉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是很明显的,学生会说一个声音低沉或沉闷,一个声音尖锐,学过乐器的孩子能马上发现一个音低,一个音高。每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