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ID:25519813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第1页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第2页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第3页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第4页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手做”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流行“动手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这种成功做法给我们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流行“动手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这种成功做法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本文拟从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此做些探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学中,实验通常都是教师演

2、示实验,在这种“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如同“演员”和“观众”的关系,而停留于这个层面上的实验教学,当然不可能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难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初衷。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可以结合“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让学生用地球仪(可自制)和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变化情况,并选择若干具体城市(如北京和华盛顿,东京和伦敦)研究其昼夜差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会真正理解由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同时,也初步了解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时间上的差异,

3、这也为进一步学习时区概念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地理教学中很多原本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实验,包括天体运动、气候成因及地质地貌等方面,只要我们稍作改变,都可以由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包括进行一些常规的地理测试仪器的使用训练。像气温表、气压表、湿度表、风向风力仪、雨量器、经纬仪、地质罗盘、流速仪及泥沙采样器等,而通过这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等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如进行气象、地质、水文等观测研究,以及对土壤剖面的状态进行观测与描述,对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及对住宅小区的光照情况进行调查等。二、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

4、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地理教学中的制作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作实验仪器。如前面曾提及的“地球的自转”教学中所需的地球仪就可用大皮球或者塑料球制作,而为了说明“气压差异的原因”则可用纸片、细铁丝及蜡烛等制作,也可用蜡烛、细铁丝及废旧日光灯来制作;二是制作地理教学模型。如结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关系”的教学,制作黄赤交角模型;结合地球构造的教学制作地质构造模型。另外,还可制作校园规划模型、等高线模型及其他各种统计模型等;三是制作各种地理教学图表。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

5、工具。因而地理图表的制作能力也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将有关的地理表象信息和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分布,通过图形来形象直现地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可从简单的内容填图和绘制简图起步,直到能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图表,进而可以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的直观表象,同时也可达到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并为创新思维开辟一个重要通道;四是编制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地理模拟实验。如模拟海啸、地震的发生及火山的爆发等通常难以见到的灾害性地理现象。学生面对这些凝聚着自己动手动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且“看得见、摸得着”的制作成果时,必将进一步激发对地理学的浓

6、厚兴趣,以及强烈的创造欲望。三、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索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认为,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而掌握多少事实和数据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科学史也告诉我们,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果。尽管人类的探索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应当看到,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形式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在这方面,地理学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很好的例证,同时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大家知道,自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作为一个圆球的地球概念以后,地球有多大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历史

7、上,最早较为精确给出该问题答案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长埃拉托色尼。他在公元前240年前后,巧妙地借助于一根木杆测算出地球的周长。埃氏了解到,在亚历山大城正南方800千米的尼罗河岸边有一座叫做塞思(今阿斯旺)的小城,每年夏至这一天的正午,太阳正好悬在头顶,阳光可以直射到深井的底部,直立于此的木杆当然也就不会有影子。而与此同时,他测得直立在亚历山大城的木杆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为7.2°,这个夹角就是塞恩和亚历山大两地之间地球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α,这样,地球的周长L与两地距离d之间就有如下关系:这个数值与现今公认的地球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