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

ID:2551081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第1页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第2页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第3页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内服配合结肠灌注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观察与护理论文.freell,保留20~30min,排净,第二次500~1000ml,保留10~15min,排净,第三次500~800ml,保留10~15min,排净,反复灌注1~2h,最后一次灌注后,嘱患者起床排便,再更换肛管(可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将已煎好的中药汤剂100~200ml缓慢注入直肠内,压力要低。中药汤剂配方一般由大黄、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组成,根据病情再适当调整。灌肠毕,协助患者取膝胸卧位,嘱保持此姿势20~30min,灌肠液尽量在

2、肠内保持2~4h或过夜,每晚临睡前1次,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予以1~2个疗程。再配以中药口服,方由黄芪12g,当归12g,丹参10g,大黄8g(后下),女贞子10g,黄柏10g,太子参12g,川芎10g,益母草10g,枣皮15g,旱莲草25g,大枣10g等12味中药组成,根据病情适当加减。煎汤至250ml,早晚口服,疗程为1~3个月。1.2.2对照组服用活性炭5~10粒,每日3次,或服用包醛氧化淀粉酶,每次5g,每日3次。1.3观察项目1.3.1症状、体征将倦怠、乏力、厌食纳差、恶心呕吐、水肿

3、、皮肤瘙痒等6项症状体征,根据有无及程度分为轻、中、重4级,分为0、1、2、3分,于治疗前后每例累计平均积分统计。1.3.2实验室检查主要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浓度变化。2结果2.1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治疗前为(9.22±0.54)分,治疗后为(4.18±0.5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94±0.54)分,治疗后为(6.12±0.50)分。治疗组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尤以厌食纳差,皮肤瘙痒好转最为显著。2.2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Scr增加30%,BUN

4、降低50%;有效:症状和体征消失,Scr增加在5%~30%,BUN降低在5%~5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定条件者。2.3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20例中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4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4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1。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护理结肠灌注前排空大小便,灌肠液温度37℃~39℃,低于36℃会刺激肠壁,增加患者的排便感,药液难以保留。选

5、择细导管,掌握好深度及压力,插入10~15cm。灌肠过程中缓慢注入药液,部分患者出现便意,嘱做深呼吸,同时按摩骶部,降低压力,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抬高臀部后得以控制。1例患者在灌肠过程中排便,给予重新灌肠1次,灌肠时保持室温在20℃~26℃。操作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易于导管插入。治疗中,边操作边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等情况,2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及腹痛、恶心症状,立即停止灌肠,通

6、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缓解,休息30~60min后顺利接受治疗。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病情好转的病友与之交流,嘱患者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为饮食原则。避免过劳、过度利尿、腹泻、误用肾毒性药物,严格控制血压等。使患者情绪稳定,正确认识疾病,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健康。4讨论CR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人群的5例/万左右,治疗颇为棘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关格”、“癃闭”、“呕吐”等范畴,病机属本虚标实。我们治疗以补气健脾益肾,化瘀湿浊解毒为主。口服

7、中药诸药配伍,明显降低Scr、BUN,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吸收,其传输途径大致有三1:(1)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2)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参与大循环;(3)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

8、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通过结肠灌注将肠道进行彻底清洗,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中医认为,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