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

ID:2550659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_第1页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_第2页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_第3页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_第4页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 大提琴是提琴.L.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低音或次中音弦乐器。它产生于16世纪末,是由一种传统的叫做膝间维奥尔琴或低音维奥尔琴演变而来的,到十七世纪的时候,它开始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到目前为止,大提琴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有无数的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的独奏曲、协奏曲以及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等,不仅使这一乐器的技巧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获得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

2、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开始欣赏和学习大提琴作品,本文对我国大提琴乐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希望能够为现实的大提琴作品欣赏和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回顾  大约在17世纪中后期,也即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中国大陆海禁的取消和对外通商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开始进入内地,他们在布道宣传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和艺术品,大提琴乐器正是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内地的。据资料记载,大提琴最初只是在宫廷内部和西方宗教范围内演奏,著名音乐家钱仁平先生在《

3、中国小提琴音乐》中曾这样描述:在1699年至1708年之间,宫廷内部的西洋乐队演奏中已经有五弦大提琴演奏者。因此,这个时期大提琴在中国正处于从无到有的引入期。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主权的削弱以及各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大提琴乐器的传播范围开始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上层人士开始欣赏这一西洋乐器。到了上个世纪初期,尤其是苏俄十月革命之后,很多从事大提琴演奏的音乐家开始来到中国,其中包括职业大提琴演奏者、部分日本大提琴教师以及在国外学习大提琴艺术的学生等等。在此情况下,形成了以德俄为主、犹太人为辅的大提琴演奏

4、格局,我国的大提琴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格局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很少有本土创作的曲子,当时演奏的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一些经典的大提琴作品。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萧友梅先生了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大提琴作品《秋思》,它融合了钢琴和大提琴两种旋律,仿佛二重唱的两个声部。至此,我国本土化的大提琴创作主题开始娓娓道来,比如马思聪《内蒙组曲》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两首曲子成为享誉中外的经典曲目,而且在四十年代被中华交响乐团演奏,成为最早搬上舞台的曲子之一。  建国以后,国内大提琴音乐家创作的曲子大都是根

5、据传统文化、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或者改编而来的,很少能够运用西方音乐体系技法进行创作,尤其是五十年代后期,音乐民族化的问题受到了更大的重视,许多作曲家开始关注音阶和练习曲等,从而有利于演奏中国乐曲。此时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桑桐的《幻想曲》、刘振邦的《秋之夜》、辛沪光的《蒙古小调》、施咏康的《叙事曲》等等。文革时期,由于受政治活动的影响,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创作主题受到极大的限制,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主要作品有:祝恒谦和黄小龙的《萨望哈最听毛主席的话》,集体改编的曲子《细读公报》等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

6、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艺术与音乐活动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创作、演奏、研究、教育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国际间的音乐交流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其作曲内容和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大提琴的欣赏与演奏获得诸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大提琴乐器的风格特征在我国的演变历程分析  自大提琴乐器进入中国之后,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提琴乐器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一般来说,从17世纪末大提琴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其总体的风格特征大致经历了三次演变过程

7、,即旋律流畅、结构简单的民族风格特征;主题单一、歌颂社会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以及新潮音乐特征三个阶段,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  1.旋律流畅、结构简单的民族风格特征  大提琴从西方社会进入中国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是中国大提琴乐器发展的雏形阶段。很多音乐家创作出大量风格各异的大提琴作品并且被搬上舞台进行表演,比如1946年,歌剧《白毛女》的演出中就有大提琴的参与;大合唱《黄河颂》中,大提琴在其中担任了协奏的角色。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大提琴作品不仅结构简单、旋律流畅,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

8、与学堂乐歌时期的以曲填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萧友梅的大提琴作品来说,手法简单,主要是在钢琴曲中加入大提琴声部,从而产生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效果;旋律方面也是简洁流畅,尤其是形成了自己具有独到之处的音乐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大提琴艺术以及那个时代的音乐创作,为大提琴艺术的广泛传播以及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重温当时的大提琴作品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朴素、浓郁的民族情感。  2.主题单一、歌颂社会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新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