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

ID:2550573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_第1页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_第2页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_第3页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_第4页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论文..摘要: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的术语对训诂学、文字学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整理,文章对初文、繁文、省文、异文四类术语做了较详细的归纳分类,并将其与权威理论进行对比,阐明了郭氏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使用这四类术语的体例。其中省文是郭氏训释铭文的方法,而初文、繁文、异文则体现了古文字发展分化的规律。关键词:《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繁文省文异文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以下简称《大系》)考释条例中,郭沫若采用了众多术语,最常见的有初文、繁文、省文、异文四例。通过对《大系》中的这些术语进行分类统

2、计,列出典型实例..,探讨这四例术语在《大系》中的使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郭氏对于训诂学、文字学的有关贡献。一、初文、初字初字在《大系》里用如初文,初文、初字共19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差别,在初字和初文这两个术语里并不存在。文字学上称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为初文,也就是该字最早的形构。1章炳麟《文始·叙例》:“于是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渻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复重者,谓之准初文。”但郭氏所释初文并不限于独体字。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第一章:“这种初文在标识语言时,往往一形数用。”是以初文用法来阐释其定义,认为初文

3、一形多用。但综观《大系》条例,郭氏并无“一形数用”的体例。郭氏对于初文的判断,可以分为如下两类:1.依靠文字的形体,常常以“象……之形”作为依据。如:(1)又作苟,乃从口声。后误为从艹之苟,形虽失而音尚存。其用为敬,即警之初文。案:字《大系》中三次释之,《大保簋》中释为“象狗耳贴地而坐之形”,《钟》里则说“唯用为敬者,于周初文多见之,其后敬字多见,无作者。”狗耳贴地而坐,则有警卫之意,而又在周初文中多用为敬,警又从敬得声,则此三字音义可通。郭氏据形音义三个方面证实警之初文为。《汉语大字典》敬:“《说文》:‘敬,肃也。从攴、苟。’郭沫若《两周金文

4、辞大系图录考释》:‘苟用为敬,《大盂鼎》又以为之,余谓乃狗之象形文……其用为敬者,敬即警之初文,自来用狗以警卫,故字从苟从攴。省之,则单着狗形作若苟。’”(2)象器中盛双玉之形。亦见《辛鼎》云:“虔用氒”。卜辞亦有此字,作若,彼字王国维释为丰之初文。(3)……盖“古”字实即苦之初文,字本作,象吐舌之形,味苦则吐舌也。作若乃其繁文,象苦丯与舌同时吐出。从艹之苦字乃“大苦”草名,用为苦味字,实出叚借也。与此同例的还有“生”、“冕”、“颐”之初文等等。按照汉字表意文字的性质,以及汉字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发展历程来看,象意字起源最古,这大概是无可争议的

5、。郭氏据“象……之形”来判断初文,基本可取。《汉语大字典》中“免”字一条下,就采用了郭氏的说法。2.郭氏判断初文,除了依据“象……之形”之外,还常常依据“后起字在初文之上添加意符”这一原则。如:(1)止即趾之初文,足迹也。(2)“剌”与《遹簋》之“遹御”同例。即御之初文。见《大盂鼎》,卜辞尤习见。又本铭字作与《麦盉》字同,《丙午天君鼎》午字作,即此所从。案:郭氏据对比法释出“午”字,由“午”“卩”两个部分组成,御字则更多出“彳”“止”两部分,由此郭氏判断是御的初文,省略了彳止两偏旁而已。(3)枼即叶之初字。止是趾的初文,这一说法已是共识。在汉字

6、的滋乳分化过程中,于原字的形体上添加意符,以分担原字在某一方面的职能,从而产生新字,乃是汉字分化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如“丞”的甲骨文字形和石鼓文字形,都像救人于坑陷之中,即是拯救之“拯”的本字。后在丞上添加意符“扌”滋生了“拯”字。郭氏依据汉字的这种滋乳原则来判断初文,也是十分可取的。二、繁文《大系》中繁文25例。繁文即是汉字形体的繁化。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繁化现象一直存在,与简化现象并存并伴随着汉字发展。繁化的类型有三种。1.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声符,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新识字之由来》一文中提到的“古文象形会意字加声旁”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繁化现

7、象。如:字从奇文“凤”,仌声。凤鹏本一字。《说文》凤或作鹏。仌朋同音。杨树达因此将字释为鹏。认为仌乃是在鹏的象形字基础上添加的声符。2.在原字的基础之上添加装饰性符号或线条,这种现象金文常见,战国晚期的楚系文字也常常有这种现象,是为了美观的需要。限于篇幅,兹不举例。3.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或改变一个或数个意符。这种类别又包含两种小类,(1)增加或改变意符后的字与原字音义一致,繁化是暂时的,不会因此产生新的滋乳字。如《周举鼎》“父丁”,杨树达释为韦即违字。甲骨文韦字作,作,从四足形者,乃韦之繁文也。(2)增加或改变意符后的字与原字同音,但是用法和意

8、义上有了区别,新字与原字渐渐分化并从而独立出来使用。这是汉字滋乳的一种方式,如大家所熟知的“其”与“箕”两字即是明证。汉字繁化现象与汉字的性质是分不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