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03349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0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有效教学问题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有效教学问题与思考 论文摘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搭桥与引路功能本文探讨了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六个特征,提出了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六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创设适宜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充分暴露数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和自主构建. 论文关键词:问题情境;有效;教学;思考 古语云:“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
2、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道的理想氛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关注不够、认识模糊,认为只有生活实例才是情境,似乎每节课都要实际情境,因而频频出现低效、无效、多余,乃至干扰学习的“假情境”.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
3、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新裸程关于“间题情境”有哪些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活动的愿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
4、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以上说明,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斗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精神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使得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二、怎样的问题情境是合适的、有效的 案例1在苏教版《必修1》“2.5.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1:某人现有1万元现金,他有两种选择:存进银行或购买国债,已知银行的年利率为2.25%(计复利),购买国债的年利率为2.98%(计单利).问: (1)若存10年,是存进银行好还是购买国债好? (2)若存20年,是存进银行好还是购买国债好? (3)若存30年,是存进银行好还是购买国债好? (4)存几年,购
6、买国债的本利和与存银行的本利和一样多? 问题情境2:猜一个在10-99之间的自然数,猜10次能不能猜出来?有人说,猜7次一定能猜出来,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问题情境1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有些方程的解无法精确求出,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求近似解,在寻求近似解的过程中,感悟二分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计单利与复利不熟悉,且本问题运算较为困难,耗时过多,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再次审视该情境,发现效益低的症结在于—选择问题过长且运算过繁,这使得课堂上时间分配极不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在本课
7、教学中领悟二分法本质的结果。 问题情境2以猜数字这一常见的娱乐方式开始,一下子将学生吸引住,在猜数字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取中间数的好处,为后续研究方程的近似解埋下伏笔。 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算有效呢?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教学信息,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阔思维,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效问题情境,除了依照问题设计规律及教育目的、数学学科特点,具有数学因素与必要的形式外,至少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8、 第一,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量力性.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应该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现区”,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基本心理状况等. 第三,直观性.能够提供某种直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使学生借助于这种直观,领悟数学实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数学. 第四,开放性.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