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

ID:2549745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1页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2页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3页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论文.freel2,.freel2,其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可以确定为10.5~12.0t/hm2。1水稻超高产的基本特征一是产量构成特征。以适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的结实率与粒重。二是群体茎蘖动态特征。在N-n达适宜穗数值,此后无效分蘖增长平缓,至拔节期高峰苗数为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平缓下降,至抽穗期实现预期穗数,成穗率80%左右。三是叶面积特征。至拔节期LAI达到4.0左右;中期增量高,孕穗期LAI高达8.0以上;以后消减缓慢,不早衰,至成熟期LAI仍在3.5左右

2、。四是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前期干物质积累略少;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占总生物量的40%左右;最终总生物量大。五是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动态特征。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光合势、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有明显的光合物质生产优势。六是株型特征。5张茎生叶较大,尤其是上3叶最大。基部第1、第2节间较短粗,穗下1、2节间较长。这一特征既利于大穗的形成,又利于抗倒。2超高产调控技术思路与程序2.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依据,通过叶龄诊断,采用适当措施,定向、定量调控各器官生长和群

3、体发展;用充分发展壮大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的方法,走“精苗稳前-控蘖攻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栽培途径;肥、水等促控技术的应用,应遵循有利于促进有效和高效生长,控制减少无效和低效生长的原则;对各项技术进行精确定量,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群体的形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2调控的关键技术程序培育壮秧、适当提早移栽叶龄,扩行窄株稀植,以促进早发,延长有效分蘖生长时间,为形成大穗奠定基础。适当减少生育前中期的氮肥使用量,以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的无效组成。提前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和低效叶(茎倒4、倒5叶)的伸长,以形成合理的群体叶面积

4、。适当增加穗肥的使用比例,以促进大穗和提高冠层叶片的光合功能。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以维持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秸秆还田,以保持较高的土壤生产力。3超高产栽培技术3.1精确育苗与精苗精栽通过适时播种、精播匀播,培育叶蘖同伸的适龄壮秧。采取精苗精栽,以精良的秧苗实施扩行稀植,扩大行距(9cm×4cm、8cm×4cm、7cm×4cm)来改善群体的空间结构,以利于有效、高效的器官充分发育,无效、低效的器官得到适当的控制,以足量的健壮分蘖构建安全性高的强支撑系,有效防止倒伏3。3.2精确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兼用,有机肥的用量占总氮量的20%~30%;氮、

5、磷、钾、硅等配合施用,并因土确定其施用配比;同时特别注意氮肥的精确化施用,在合理施氮量的前提下,基蘖肥∶穗肥以(5~6)∶(4~5)为宜4,穗肥的施用重点在倒4叶,这是超高产途径的关键所在。具体技术为:基肥结合耕耙地施用,施有机肥15.0~22.5t/hm2、尿素187.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分蘖肥栽后活棵时施用(栽后5~7d),施尿素187.5kg/hm2,分2次施用;拔节前后(7月20日左右),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150kg/hm2作促花肥,雌雄蕊分化前后(8月上旬)施尿素90

6、~120kg/hm2作保花肥,抽穗前后用1%~2%尿素溶液根外追肥作粒肥。3.3精确灌溉切实实施“浅-搁-湿”灌溉技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浅水勤灌,适时搁田,拔节前后复水,孕穗、抽穗有浅水层,抽穗前软搁,抽穗后间歇灌溉,收获前7d断水。做到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搁田至田边不发白,田中不陷脚、不裂缝,叶色褪淡,叶片挺起。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