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

ID:25496077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_第1页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_第2页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_第3页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_第4页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  1中国古代文化之中对于忠义的认识  忠义一方面指的是忠贞义烈,在《后汉书恒典传》之中写到献帝即位,三公奏前与何进某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在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崔融的《西征军行遇风》之中,他言道,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忠义另一方面指的忠臣义士,在《后汉书臧洪传》之中曾写道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中曾经写道忠义关心,奸邪触目,莫非感慨。明朝的钱谦益在《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曾说过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的话,虽然钱谦益违背了忠心,投向了清朝

2、,受到人们的唾弃,但是其话语确实真正描写了忠心的含义,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曾写道:明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这里面指的是明朝末期,政治腐败,在当时社会的大臣已经缺少了对皇朝的忠心,以至危局,政权丧失在李自成的大顺起义军与满清的铁骑之中,导致覆灭,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也说明了忠义思想在维护皇权统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明史》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屠杀功臣,就是怀疑手底下诸将,如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傅友德等人对皇权的忠心,最终导致杀戮,历朝历代的封建皇朝也不免这样狡兔死,走

3、狗烹的悲惨局面。  而在这其中,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之中,忠心也有着另一面反面的作用,比如在水浒传之中,虽然宋江等梁山好汉把行动宗旨立为替天行道,并立下了聚义厅的牌匾,但是却仅仅的局限在了愚忠的范围之内,虽然宋江最后的招安得到了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认可,但是他却给梁山众好汉带了了死亡,虽然忠心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宋江却对当时宋朝末期奸臣当道,乌烟瘴气的朝堂环境缺少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后把梁山带的走向了失败,在小说后期,宋江已经完全的沦为了朝廷的鹰犬,他不惜牺牲广

4、大梁山兄弟,比如林冲,扈三娘,孙立等人,也要征服同时农民起义军的方腊,田虎,王庆等人。最终变成了愚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最后宋江也没有意识到他所谓忠心的局限性,他过于相信朝廷,相信皇帝,但是宋徽宗及蔡京、高俅、童贯等人却仍把他认为是盗匪,最终以毒酒的这种稍微仁慈的方式将他杀害,而可怜又可恨的宋江就是到临死前也没有醒悟过来,竟然将一生忠于他的李逵杀死,可见愚忠之害人,但是在梁山之中也不乏有聪明者的存在,李逵和鲁智深虽然都被大家认为是粗汉的存在,并且都不存在像宋江那样所谓的对宋皇朝的忠心耿耿,但是鲁智深却与李逵的命运不相同,他在认清之后,毅然

5、的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就算出家再次当和尚,也要远离那种他认为恶心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忠于本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它不同于常人的,可以在一方面说,他在征方腊之前认识到了本是农民起义军却在互相残杀,最终收渔翁之利的却还是腐败的朝廷与贪官。可以说,从这一方面来讲,鲁智深拥有着现代人的思维,做到了思想上的穿越。所以说,忠心既有优点,也有弊端,值得我们从古代史籍以及文学小说之中体会出其经典思想忠心的真正含义,并加之以自己的观点,分析品味。  2从古代著名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细析忠心的涵义  在三国演义之中,关羽可谓是义之人,他作为忠心的代表,

6、也无时不刻在感染着其他人,关羽为什么要有如此的忠心,我们可以细究这个问题,从西汉初年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当时社会上这种忠义的思想就被人们所称颂,汉武帝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即提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新儒学,经过汉朝时期封建统治者的历代推崇宣扬,忠君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思想的核心主流,而私学的创办也为其提供了基础,在这里,我们无法去探究关羽受到了多少私学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小说之中看出,关羽自幼熟读《春秋》,素知忠义,他在桃园与刘备,张飞等三人义结为三兄弟,并在以后他们三个人互相扶持,虽然事业受到挫折,但是其情感其

7、忠义却为历代所敬仰,被人们崇拜。  但是,在这本书中,再后来的叙事描写之中,也创造了忠义的最高境界,刘备与关羽因为与曹操作战失败而分散,关羽沦落曹营,但曹操却给之以厚待,关羽为了感谢曹操的厚待,既是出于义气,他为曹操诛颜良,斩文丑,立下奇功,算是报答了曹操,但是在得知故主刘备的消息之后,关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与曹营其他将领对他的有色眼镜去投奔故主,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加以照顾,并抛开曹操给的锦衣玉食,投奔实力弱小的故主刘备,真正的做到了忠义,虽然这本小说的罗贯中是明代人,但是在当时封建的环境下,我认为这种忠义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

8、上的传承,虽然忠中有很大的愚忠成分,这点在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但是他却从古至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即对现在社会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思想的铺垫作用,虽然古代之精神与现在与很多地方不相符,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