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8319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社会形态构建与转轨的历史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形态构建与转轨的历史经验
2、第1内容加载中... ——《探索的轨迹——新民主主义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研究》评介20世纪的中国,应该说是社会形态转变最为剧烈和频繁的一个世纪,特别是40——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标志)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社会变迁。虽然这场社会变迁距今已经具有半个世纪,但是对它的认识和评价远没有终结。正如哈耶克所说的“政治舆论一向、并将永远与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紧密相关。”正确和评价这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建及其向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转轨
3、,不仅仅是一项历史研究,还将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当我看到鲁振祥同志的著作《探索的轨迹》充满欣喜的主要原因。鲁振祥是我的老师,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是同行内共知的。这里仅就这部凝聚了他十几年研究精华的论著谈一些读后心得,并希望引起共鸣。第一,经过长期研究,站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吸收众家所长,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在考察了各种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划分方法后,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关于第一部分,又分为五个方面:
4、(1)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规律;(2)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革命三大法宝;(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关于第二部分,又划分为六个方面:(1)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和特征;(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形态;(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总的看法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了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之路。分
5、开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及如何取得这一革命胜利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是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经济落后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后,如何尽快发展经济又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问题,前者是得到充分展开和验证的、形态完备的理论;后者则是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但尚待完备和发展的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中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近代中国最成功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最成功的社
6、会改造理论。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将30——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传播视为“新启蒙运动”,认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础,也奠定了后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形态和走向。应该说这种评价不算夸张。问题是新民主主义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因为在30年代各种理论和学说蜂起,而共产党不仅居于穷乡僻壤,且被国民党政府大力压制。读了这本书以后,对这个问题多少有了了解,书中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几种土地主张述评”、“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辨析
7、及其意义”、“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的提出和中国革命理论的成熟”、“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发展”六篇论文,实际上回答了作为“中国近代以来人民革命思想的升华”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什么能够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选择的原因。第三,关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的研究,是该书的一大亮点。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该书的特点,则是更多地从发掘史料入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论证我们为什么和怎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仅考
8、察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考察了“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发展轨迹”、“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限估计”,还详细考察了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等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尽管这些思想很快被统一到毛泽东的主张里去,但是,我们却从中可以看到这种过渡实际上是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的。在书中还一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新民主主义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许多思想并没有过时,还有待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去贯彻和发展,例如“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思想,就有丰富的内涵和发展
9、空间。第四,20世纪的中国,是在民族危机和落后压力下,各种政治力量和仁人志士们不断探索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社会形态,其思想之繁杂与丰富、社会变动之剧烈,都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其间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的宝贵遗产,可惜至今我们对此的研究和总结还很不够。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