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

ID:25480511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_第1页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_第2页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_第3页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_第4页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骨科手术病患之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第1章综述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方法麻醉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麻醉学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消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手术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更重要的是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机能进行监测和调控,使患者安全无痛地完成手术。对于实施手术的患者,术中给予个体化的合适深度的全身麻醉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肌松药物出现之前,临床工作中常担心麻醉深度维持过深,肌松药物的应用之后,需要注意麻醉深度的维持是否过浅。如果术中给予的全身麻醉深度过深,病人意识完全消失

2、,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将会增加。同时也会导致苏醒时间延长,潜在地增加卫生保健的花费;如果术中麻醉深度过浅,病人意识没有完全消失,增加了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以致于患者术后焦虑,沮丧,及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的发生。1.1麻醉深度定义麻醉深度的概念于乙醚麻醉,在使用单一吸入麻醉药物时,可以通过测量某一参数指标测量和描述临床麻醉是否充分和得当。如临床中单一地应用乙醚,氯仿,异氟醚等实施的麻醉。现代全身麻醉的完成,多由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物共同完成。单一参数的

3、变化不再能很好地反映麻醉是否充分、得当。1937年Guedel发表了关于乙醚麻醉的临床分期:第一期为镇痛期,为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此期大脑皮层开始受到抑制。第二期为兴奋期,即从意识消失至呼吸转为规律。因皮质下中枢释放,病人此时对外界反应强烈,不宜对其进行任何操作。第三期为手术麻醉期,从呼吸规律到呼吸麻痹的过程。又分为4级(第1级:从规律的自主呼吸运动到眼球运动停止。大脑皮层处于完全抑制状态,间脑开始抑制。第2级:从眼球运动停止到肋间肌开始麻痹状态。间脑完全受到抑制,中脑及脊髓自下而上开始受到抑制。第

4、3级:从肋间肌开始麻痹到完全麻痹状态。桥脑抑制的开始,脊髓进一步受到抑制。第4级:从肋间肌完全麻痹至膈肌麻痹。桥脑、脊髓完全受到抑制,延髓抑制开始。)第四期为延髓麻痹期,即从隔肌麻痹开始至呼吸、心跳停止。它奠定了麻醉深度的理论基础,对临床麻醉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对于麻醉深度的定义尚有许多争议,但对于麻醉中要达到的临床目标已经有了共识,即使患者保持无意识、无体动、无痛、自主反射稳定的状态。虽然还没有任何一种监测方法或监测仪器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病人,不同麻醉药品的麻醉深度监测。但学者们还是积极探索,

5、希望能够探寻出理想的麻醉监测指标。现代多种药物复合式的静脉麻醉方法,对其麻醉深度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全麻药的麻醉作用与手术等操作刺激反作用之间相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适当的麻醉深度即是使患者获得临床适宜的麻醉效果,术中既要避免麻醉过浅导致的术中知晓,又要防止麻醉药物过量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1.2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以往麻醉深度的判断是基于麻醉医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评估,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术中是否有体动,皱眉,流泪等。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麻醉深度判断的需要。现代麻

6、醉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对麻醉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麻醉深度的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深度监测手段也越来越多,由于对病人实施麻醉过程中,意识的消失是最明显地特征之一,意识的产生源于大脑,利用脑电图的监测来反映麻醉深度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及应用。由于原始的脑电图过于复杂,不利于应用的普及,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利用计算机对原始脑电的快速计算和加工,逐步产生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evokedpotentia

7、l,AEP)、熵指数(Entropy)、Narcotrend脑电监测(Narcotrendmonitoring)等用于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同时还有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脑状态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监测等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的监测。1.2.1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于1997年经FDA批准认可,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监测的指标。BIS脑电图的双

8、频谱分析原理是通过定量分析脑电图各成分之间相位偶联关系而确定信号的二次非线性特性和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是傅立叶转换的二阶自协方差,为复数值,临床中为应用方便,将其转换成简单的指数形式BIS。BIS将脑电图中的频率,位相,功率及谐波等特性综合分析,包含大量的原始脑电信息,能够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将脑电波分解成多个不同频率、波幅的正弦波,通过计算其能量值,将δ波段的相位锁定能量从δ能量中去除,以0~30Hz波段双波谱密度的比率表示,经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由0~100的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