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绝对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后者包括因某些疾病和药物引起体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钙磷代谢而渐发的骨质疏松病变。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且不易愈合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据报道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7%,每年并发骨折的发病率已经超过9.6%,并且在逐年递增。OP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现就OP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西药治
2、疗的实验研究进展骨骼与其他组织一样,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即进行骨的重构;也就是维持骨的吸收(溶解)与骨的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骨的重构分为3个步骤:即骨的吸收,骨的形成和骨基质的矿化。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就是骨的重构过程失衡的结果,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按照其作用也可分为3类:即抑制骨吸收,.freelatrix/LD)。这些表明淫羊藿可能通过促进骨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抑制骨吸收等作用防止的骨质疏松的发生。李青南等14观察了淫羊藿提取液对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发现淫羊藿能选择性的部分抑制大鼠去睾丸后的骨高转化率,而不减少已增加的矿化骨,既能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骨吸收减少,
3、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从而可抑制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发展。1.2蛇床子鲍君杰等15对蛇床子总香豆素的成份之一蛇床子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研究发现,蛇床子素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CT,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骨钙素(BGP)含量等有关。李朝阳等16研究了蛇床子素对去卵巢大鼠近侧胫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去卵巢诱导的骨高转化状态,防止骨丢失。1.3黄芪李朝阳等17研究黄芪水提液与乙烯雌酚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水提液和乙烯雌酚能有效防止去卵巢大鼠骨丢失,效应相近(与去卵巢组比较)效
4、应相近但作用机理不同,黄芪仅抑制去卵巢后的骨吸收,且增加体重,而乙烯雌酚则同时抑制骨吸收和骨形成,但以抑制骨吸收为主。1.4葛根郑高利等18通过实验葛根异黄酮防治摘除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证明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明显防治作用。1.5红曲卢建华等19,20通过红曲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表明:红曲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骨密度值,加强骨组织强度、任性,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1.6骨碎补马克昌等21用骨碎补制剂(含生药2g/3ml)对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0mg/Kg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进行研究提示骨碎补制剂有部分抑制类固醇激素所
5、引起的骨丢失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其发展。2复方研究陶有略等22观察补肾中药复方黔岭合剂(黔岭藿、刺五加、杜仲、黄芪、丹参等)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发现该药可改善实验大鼠骨丢失状态.并认为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就是通过兴奋垂体一肾上腺轴或性腺轴的功能实现的。刘氏23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动态观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骨丢失的程度,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并灌服自拟中药密骨煎(熟地、淫羊藿、丹参、补骨脂等)作对比,发现服用中药组骨丢失程度明显减轻(P0.005)。吴铁等24用壮骨肾宝进行防治醋酸泼尼松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组与激素组相比,骨吸收率受到明显抑制,新骨形成
6、增加,骨量明显增加,提示壮骨肾宝能防治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沈霖等25发现密骨片可明显抑制去睾大鼠造成的骨质丢失,治疗后大鼠骨载荷、骨桡度等生物力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骨检验指标也忧于氟钙定对照组,表明密骨片能促进骨生成,从实验研究角度证实了密骨片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罗为民等26通过实验发现脾补肾法能提高骨代谢转换,增加骨量,延长成骨细胞成骨期,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三问题与展望综上所述,当前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西药主要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和加速骨矿化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取的了可喜的成果。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有了系统的认识。中药方面采用补肾填精为主,辅以健脾养血
7、、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诸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亦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对防治骨质疏松药物实验研究观察项目不统一,取得的成果零乱,有许多重复浪费。而且实验使用的多为小动物(大鼠、兔),大动物少见。中医药方面对单味药研究尚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复方制剂也欠精简。中医药治疗思路上仍主要偏重于补肾,对五脏六腑的盛衰与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认识不够,对其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待深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