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

ID:25478780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1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2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3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4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学思考

2、第1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律性质虽然“环境友好型”属于判断准则的范畴,但在环境法学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却属于环境法的目的范畴,需要借助很多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共同协调实现。因此,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立法上看,既要完善现有的立法体系,还要创新和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就成了环境保护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环境法的角度看,环境友好型是一个判断准则。作为一个准则,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一般的观点认为,所谓环境友好型,就是各

3、种活动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或者维护生态环境。环境友好型至少分为三种状态:最高状态,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和状况;一般状态,维护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不变;最低状态,生态环境受到轻微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进行修复。环境友好型活动包括个人与组织、区域和全社会三个层次。其中,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促进环境友好型行为的最高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求人们采取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少排污或者不排污、不破坏生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外,还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

4、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建立个人和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生活和生产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虽然环境友好型属于判断准则的范畴,但在环境法学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却属于环境法的目的范畴。这个目标是抽象的,需要借助很多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共同协调实现。因此,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立法上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完善现有的立法体系,还要创新和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制度。●现行

5、环境立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存在的缺陷从立法体系、立法目的的缺位、立法的本位、立法的适用范围、立法的具体内容、立法之间的衔接以及立法的功能发挥来看,都不能使环境问题在源头上及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重视,也不能有效地鼓励和支持新型的环境友好型行为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从立法体系看,我国的法律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这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个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现行《环境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它没有规定其他的环境保护法律不得违背该法的宗旨和规定,因此,它与同样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各专门环境保护法律在

6、效力方面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隶属谁的关系。在实际的立法中,也出现了环境单行法的许多规定与《环境保护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基于此,制定替代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统领性环境基本法是必要的。二是《环境保护法》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距今已有16年,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由于内容和制度落后,其他环境立法对其采取回避的态度,因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协调作用。三是缺乏综合性的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法律,缺乏综合性的生态综合保护与污染综合治理的法律,资源节约、生态综合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法律要求难以为《清洁生产促进法》、《再生能源法》和现在正在起草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所全部涵盖。另外,循

7、环经济促进方面的法律和技术规范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需要大力丰富和发展。四是缺乏专门的生态综合整治和污染综合防治立法。从立法的目的来看,目前培养环境友好型的伦理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法所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但我国的许多环境法律规范,其创设目的还没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如在环境刑事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中,环境价值在我国的刑法中并没有与人体健康、生命、财产等一起并列为一个独立的客体。立法目的的缺位,不能使环境问题在源头上和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重视。从立法的本位来看,世界上大多数民主国家的环境立法已经表明,义务本位

8、和纯粹的权利本位应让位于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本位。如《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序言指出:“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每个人都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每个人都必须爱护自然和环境,珍惜自然财富。”但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却未能实现这一要求。如《环境保护法》第6条首先强调的是环境义务而非环境权利;对于环境权利,也仅限于检举权和不明确的控告权。缺乏环境权的宣告,市场主体、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动性会大打折扣。从立法的适用范围来看,由于环境问题种类繁多,经济现象也日益复杂,因此随着市场经济和环保实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